牛图腾的顶礼膜拜

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 http://m.39.net/news/a_9229355.html

牛的图腾千百年来倍受人们顶礼膜拜,从上古时期的摩崖石刻到现代绘画、雕塑作品,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件与牛紧密接触令人终身难忘的事情,其冲击力不亚于斗牛士在斗牛场的强烈感受,那是孩提时代乡下老家的一幕场景。一次,替大孩子赶水牛到山坡上吃草,路经邻居菜园,牛群贪吃糟蹋了园子里的蔬菜。怕邻居找麻烦,我奋力拽拉、踢打,惹怒了其中一头公牛。霎时,磨盘般的牛角,旋风一样地飞铲过来,将我幼小的身躯挑到半空。在极度的恐惧之中,一阵本能的强烈挣扎终于换来了衣服纽扣的脱落,让我逃过了人生第一次劫难。它使得我在上中学之前对牛的感觉是敬而远之。

另一件几乎影响我大半生的事是“吹牛”,少年时代到郊外玩打游击的游戏,每次路经东门城门洞,小伙伴们都要我给他们讲无名英雄的故事,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我自己编的,每次讲的肯定会不相同,每次他们还是听得津津有味。一天我们突然发现,二路电车在城门洞处不再绕弯了,这里显然比过去宽多了,我故事中的“主人公”——路中央的“无名英雄”纪念碑不知何时被搬走了。后来才打听到其原由,文革造反派以纪念碑上川军雕像头顶的是“国民军”帽徽为借口,将其撤除送进某熔炼工厂化成了铜水。为此,我们感到茫然和抹不去的牵挂。

上世纪80年代末,“无名英雄”的作者,八十岁高龄的刘开渠先生亲自出马,帅弟子叶毓山等雕塑家对其进行了复制,形态威武、代表万出川抗日川军将士形象的“无名英雄”矗立在万年场。前年为配合城市道路改造,“无名英雄”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人民公园,川军出征抗日誓师的地方。纪念碑坐落于公园东大门,朝向东方,当年川军由东门出川的寓意蕴涵其中。

关于“无名英雄”,老城东一带还有一个传说:大饥荒时期,一个寒冷的冬夜,长年在城门洞摆汤圆摊的老妪,正准备收摊回家。忽然来了个身着破烂单薄军装,脚上穿草鞋的兵,冻得浑身哆嗦,要求吃汤圆。老妇人把最后一碗汤圆给了他。大兵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往口袋里掏钱,可怎么也掏不出一分钱来。老妇人看他很尴尬,便说道:这是最后一碗,不用付钱了。大兵感激地行个礼,消失在寒夜深处。第二天,人们发现“无名英雄”的嘴角沾着少许汤圆粉子,纷纷传说,“无名英雄”饿坏了。从此,正月初一,就有人家做好汤圆,送到雕像脚下。

年2月7日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又名“无名英雄纪念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公园,该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60多万川军而于年修建的。

冷金属瓷版画仿韩滉《五牛图》局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