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学者王康策划一项壮举,汇聚二

北京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2814963.html

年的岁末之际,一幅长达米由个人物构成的巨型画作,在重庆一个工作室顺利完成。此画被重庆民间学者王康,定名为《浩气长流》系列组画。这幅反映中国抗战的长卷作品,由王康牵头并汇集了二十几位国内知名的画家,共同完成了史诗般的作品。

在这批王康集中起来的画家当中,我们几乎能从每一个人身上,皆能看到一些当年历史的痕迹。虽然,他们都出生在抗战后,但他们的父辈无一不是经历过那场硝烟战火、奋战浴血的岁月。此刻,他们带着宗教般的情怀,绘制着那段历史里的大小人物。

殴治渝,画家,中国美协的成员。此次他有幸参与到了画卷的创作工作。他无不感慨地说:这种画不像平常创作的小味道、小趣味的作品,关键是要将抗战画面的整体气象,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否能够画出中国军人的气质,这也是参与的画家们一致的观点。

李犁,画家,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的教授。当年,李犁的父亲就是一名八路军战士,直接参加过抗战斗争。当老父亲知道李犁参与了《浩气长流》的创作时,很是兴奋地说:儿子,一定要好好把你负责的一段历史画好。然后,每个部分画好之后,拿回来给我看。

张诗亚,历史学家,西南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他同样义务参与到了《浩气长流》组画的创作,并主要负责还原历史的指导工作。他就曾经说:每一次看到艺术家的工作都非常感动,画家虽没有餐风露宿、栉风沐雨,但他们做到了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肝沥胆。

王康就说:他当初并没有想到能够完成这样一个规模的画卷,他只希望能完成自己预期就好。一开始,找人、找钱是他最为急迫要做的事情,因为,现在社会上做任何的事情,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一切事情都无从谈起,更何况王康策划的事情国内绝无仅有。

事实上,王康在找人和找钱的过程中,并没有让他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虽然王康不是美术圈人士,但凭借自己在重庆的名气,很快就找齐了一帮有着民族情操的艺术家。人聚齐以后,社会上一些成功人士主动捐赠,像北师大金盛华老师,就委托学生捐了15万元。

据王康透露,他策划的这幅《浩气长流》系列画卷,一共花费80万元左右,这些钱全部是由重庆籍人士主动慷慨解囊,没有一次是王康上门化缘所得。当然,王康说这些钱主要花在购买宣纸,且都要到安徽订做,还有裱糊的机器8万多元,裱糊匠工资14万元,几十号人的吃喝拉撒。

曾经有人这样问过王康,说:几十位艺术家和工作人员难道都是义务的,没有拿任何报酬吗?

王康介绍,创作团队里所有的女成员都有给发工资,但男同志一律没有。因为,当时王康已经跟大家讲好的,所有男同胞无报酬、纯义务,如果谁觉得不公平,那就请他离开队伍。有的艺术家开自己车往返于各地,没人抱怨,支撑大家的就是一个“民族大义”。

当所有的工作人员,看见画卷在自己眼前一寸一寸、一尺一尺、一张一张地展开的时候,大家策划的成果一页一页、一本一本展现的时候,大家真切地感觉到,这幅长卷的确凝聚了一帮责任感的人,在重现中国曾经有的“民族大义”,这是艺术家自我变法、不辱使命。

我们抛开艺术层面,王康组织大家完成的同样是对那一段历史的重新描述,画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一段凄美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当中都凝聚着这些在“民族大义”口号下,无私聚起来的所有创作团队的工作人员,他们从故纸堆里一点点收集而成。

整个《浩气长流》共分4个组画,每幅画的策划案3本,每本页,3本就有页。另外,共收集了约2万张照片,这些照片资料可以说在国内,算得上走在前列。据说,搜集照片很辛苦,每张照片都要花钱,重庆档案馆一张照片,元,图书馆5元,哪怕你拍照或复印。

据王康讲,有时候他们就像做贼一样,给人家一点好处,然后趁着周末溜进资料馆,人家从外面再把门锁上,他们就在里面不停地拍照。更加困难的是,有一些阵亡将领的资料早已无从查找。据统计,抗战期间我国阵亡将领约人,但王康等人只找到人的资料。

不过,即使有一些将领没留下生前资料,但王康等人还是决定将这些英雄纳入画卷,只是艺术家根据中国古代一种造像艺术,重新给这些烈士造像,因为造像艺术不一定非要像本人,可以根据人物家世、事迹以及生前记录等等,经过分析判断塑造一个新形象。

修史,在历代中国都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在这组画卷中的每一个人物,都经历了艺术家和史学家们的几番讨论,当时,《浩气长流》创作团队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那就是“不以政争断是非,不以成败论长短。”所以,画卷一经面世,并没有受到各方质疑。

我们知道,艺术创作往往必须要超越历史的一切鸿沟,而且还有超越一切的意识形态,否则,这幅史诗级的画作,就失去了它存在这个世上的意义。因为,所有创作人员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国家民族的统一大业。

小编客观来看,抗战时期,凡是对国家、对民族做出贡献的人们,我们都应该给他们树碑立传。中国的传统史学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实事求是”,这是中国的历史传统,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必须继承。

如今,在王康画室的一端,有一幅大人物的题词格外引入注目,据说,当时连战主动要求一定要烙下自己的名字,便大笔一挥写下“浩气长流”四个大字。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题词过后的第二天,他就卸任了公职身份。原来,他是要在最后以公职身份题字。

在重庆有一座人民解放纪念碑,在60多年前,它曾经有过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抗战胜利记功碑”。

实际上,早在年的12月30日,也就是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后不久,这里就修建了一个木制建筑的纪念物,被人们称作“精神堡垒”。当时,这座堡垒高7丈7尺,取得就是“七七抗战”之意。

抗战胜利之后,在年的10月10日,在原来“精神堡垒”的旧址上,修建了中国唯一一座全国性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叫做“抗战胜利建功碑”。在这座碑的走廊上,刻有了罗斯福总统送给重庆的卷轴译文,而在石碑底座石壁上,还曾刻重庆作为陪都的全文。

我们知道,重庆属于一个战争移民之都,王康等人创作这幅《浩气长流》画作,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的想法,而是因缘所至。王康一直强调他们之所以做这样的事情,对内,对得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良知。对外,算给那些抗战的烈士们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是一名中国艺术家的才华与他们良知的一次结合,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历史使命的一次碰撞。显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和平年代,这样的民族气节显得格外难能可贵。那么,作为中华民族普普通通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崇尚这样的精神,而不是疯狂追星。

《浩气长流》:国画的诞生京东查看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