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这样回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www.xuexily.com/npxxc/npxyl/823.html

-05-:32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陈宁见习记者黄慧仙通讯员宋黎胜

医院护士杨琳。史俊摄

5月的杭州,暖风清柔。医院护士杨琳又一次想起10年前的故乡——

年5月12日,四川都江堰聚源中学。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校瞬间成为废墟。危急之中,年仅14岁的初二学生杨琳成功将两名同学推到安全地带,自己多处受伤。5月31日,杨琳作为第一批来浙伤员,被转送至医院治疗。同年6月,她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评选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年,杨琳成为医院康复科的一名护士。4年里,她用实际行动回馈浙江人民,并在这里书写了新的人生。“这10年,有害怕,有迷惘,更有浙江给予我的温暖与感动。”5月8日,国际护士节来临前夕,这位90后的四川姑娘,向记者回忆了她的浙江故事。

危险中,“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10年后,可怕的瞬间依然历历在目,刻骨铭心,杨琳说,地震刚发生那会,时常在睡梦中惊醒,很长一段时间,害怕听到“地震”“汶川”等敏感字眼。

地震发生时,她正在教室上语文课。教学楼坍塌后,杨琳与两位同学被埋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一男一女两位同学正好压在她的身上。

当时现场余震频频,乱石飞溅,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完全被吓愣的3个少年,在惊恐中慢慢清醒,得想方设法出去,多呆哪怕几分钟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危险。

一番努力之下,杨琳成功将压在身上的两名同学推到安全地带,自己却被余震中滚落的石头砸中,动弹不得。之后,她被救援的消防官兵发现,医院救治。医生检查发现,杨琳的骨盆、下巴、颅骨、双脚多处被挤压砸中。

“事后知道,班主任老师及两名同学去世,近半同学受了各种伤。”杨琳回忆道,学校教学楼共四层,她所在的班级在3楼,上面一层当时没有学生,但在一二层上课的同学就死伤严重。

年5月,杨琳在医院疗伤。

回校复课后,同学相约去祭奠班主任,望着老师的遗象,大家都哭得稀里哗啦。“老师教英语,对我很好,那年只有30多岁。”杨琳说。

当年6月,杨琳被评选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杨琳因在杭州康复治疗未去北京参加表彰活动。

年5月中旬,“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受邀,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看家乡变化。杨琳作为其中一员,走进北川老县城等地,在地震遗址遇难者公墓纪念碑前进行了献花祭奠,深切悼念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回顾那段历史,作为亲历者的小伙伴们感慨万千:那场惨烈的地震曾带来的噩梦早已成为过去。

向往中,来到浙江做一名护士

“当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想法,是在被救治及以后与医生护士联络、思念过程中慢慢形成,逐渐清晰的。”杨琳说。

汶川地震造成重大伤亡,其中有多名伤员转送到浙江来治疗。当年5月31日,杨琳作为第一批来浙伤员,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医院,为期一个多月的治疗康复。

“回去后,时常想起曾经朝夕相处、为她治病的医生护士们,打电话发短讯表达思念之情。”杨琳说,原“爱心病房”的医务人员也是这样,不断地给予安慰与支持。每一个孩子都有梦想,在杨琳成为“英雄少年”那会,她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想当记者。医院医护人员的点滴温暖之间,耳渲目染,杨琳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从业志向,决心当一名医务工作者,成为这个给人温暖群体的一员。

高考时,杨琳考上了四川泸州医学院护理大专,离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愿望又近了一步。

年5月,杨琳作为特例,来到医院实习。“进入实习期,我就想到医院来,医院爽快地接纳了我。我知道,医院一般不接收个别、尤其是省外的护士实习,这就是一种情份。”杨琳说。

杨琳在工作中。史俊摄

医院实习时,杨琳也碰到诸多难题。一开始她租住在城北郊区,早出晚归,等车换车,来回路上就得近3小时,经常是5点多起床赶车,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好在在众多老师帮助下,这个昔日从地震中努力下悄悄在改变。

医院黄东胜院长表示,欢迎热爱医护职业、品学兼优者加入我们团队,杨琳在我院救治又与医务人员有着深厚感情,符合招录条件优先录用。年12月,黄东胜院长签发录用通知书,杨琳再次成了“特殊”,比“小伙伴”医院录用。

年12月黄东胜院长签发录用通知书。史俊摄

10年里,家乡面貌焕然一新

医院望江山院区十一病区护士长葛秋华说,近两年,杨琳进步比较大,一直在努力做好工作。从初到科里的腼腆,一遇到病人发脾气等突发状况,就容易落泪,到如今对这一切都应对自如,这位曾经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已长大成人。

如今,每年杨琳也会回老家一两次。十年转瞬,在这场温暖的接力里,改变的不仅是杨琳个人,还有她的家乡故土。“当时地震中倒塌的楼房又重新建起来了,曾经只容得下一辆车的路面也拓宽、变平坦了。在北川,医院医院造福家乡百姓。”

杨琳说,在浙江的10年里,医院救治的老乡经常向她提起浙江,提起杭州,在千里之外的家乡,他们经常收看电视里有关浙江的新闻,感受着浙江的脚步。

杨琳在工作中。史俊摄

“我是四川人,努力奋进的四川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杨琳告诉记者,10年里,在这个给予了她生命与并实现她梦想的地方,她也学习着这里人们的勇于担当、坚韧不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