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文丨王国维纪念碑碑文

王国维纪念碑碑文

陈寅恪

海宁王静安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仁咸怀思不能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1],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2]之桎梏[3](zhìgù),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其在历史研究、新考据学、区域文化、宗教语言、诗文等方面均有突出贡献,学识渊博,著作等身。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陈寅恪在《王国维纪念碑碑文》中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强调研究学术要像王国维一样,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

[1]贞珉:石刻碑铭。

[2]俗谛:当时指三民主义。

[3]桎梏:中国古代的刑具,类似于现代的手铐、脚镣。引申为束缚、压制之意。

兰职新媒体记者团

来源丨青春做伴好读书

编辑丨樊江玉

投稿邮箱丨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