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如山写在东中毕业十年后

富民最边缘有一个叫东村的坝子,坝子被巍峨的老岗山包围。这山充满了传奇色彩,银子洞、莲花洞、大熊洞,汽洞……每一个你可以叫出名字来的洞穴,都蕴藏着一个神奇的故事。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昔日红军的足迹。十年前,我在老岗山下的东村中学学习,十年后,回到熟悉的母校,面对熟悉的大山,觉得确实有必要登到顶峰,再会一下这个神奇的地方。

初见,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从小就听老人讲,老岗山是一座宝山,不仅矿藏丰富,药材多样,更是一座精神丰碑。老岗山是一座石头山,蕴藏着大量花岗岩,溶洞,因此,大小石场坐落在山下。更有五彩玉石场将花岗石加工成各式各样,赋予石头鲜活的生命,让它们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此外,老岗山的药材种类丰富,常有采药人登峰采药,将药置于集市出售。夏季,无数的村民攀上老岗山,为的只是山中的美味——野生菌。他们都是满载而归,人们常说这叫:“千人千份,瞎子来了,也有一份”。真是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而这山,不求馈赠,只静静伫立在那里。

在老岗山东面山脚下,有一村名叫小松园,它与大石桥村交汇的地方,竖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因为在这里,有过一场战役。据老人们讲,那次战斗结束后,尸横遍野,但百姓们无一受伤。老岗山上至今有红军战士挖的战坑,若是幸运,可以捡得到子弹的弹壳。我曾见过这样的弹壳,黄铜的弹壳布满铜锈,一种复古的感觉扑面而来,与之而来的的是骄傲和崇敬。

或许从小在战斗纪念碑下玩耍,小学在那里学习,对这纪念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的感觉,是熟悉,尊重,更是坚持的信念。正是在那里学习的日子,我第一次登上老岗山。记得那是夏季,漫山菌子的时节,学校带我们到老岗山游玩,沿着小木板弯曲的山路,踩着细碎的石子,伴着小伙伴的欢歌笑语,或是:“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箩筐……”或是“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或是小伙伴的大蛇传奇,“听我爷爷说,他小时候在放牛的时候,在老冈山遇到过一条头上长着角的大蛇……”说着笑着,惊叹着,攀着小松树,便来到山顶,孩子们在草地上摔跤,捡坚果,捡菌子,有同学说看到野兔,便一窝蜂的跑去看……回来时也是满载而归,大袋的菌子,兜里塞满了类似橡子的坚果,手里拿着花,准备移栽的植物……

看着下山的路,抬头看到峰顶怪石嶙峋,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诗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再见,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再次登上老岗山,已读中学。叛逆的青春,躁动不安的时节。学校组织我们去老岗山观察地形。地理老师初次介绍了老岗山的地理位置,地势地形,植被,其中特别提到了汽洞。我期待见到这神奇的洞,却也畏惧,怕真遇到一失足就掉下去。一切准备就绪,在老师们的带领下,登山……

顺着一条修好的山路,踩着大小不一的石头,看着稀疏的植被,我忆起了地理老师的话:老岗山北坡降水少,植被稀疏,南坡降水量大,植被高大丰富。想来,从前我们去的是南坡,而此刻所在的是北坡。期待着这场难得的出游,心中也有几分失落,这遍地石头的地方,有什么可看的?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屈曲盘旋的小路上,磨得光滑的路基似乎在昭示它的岁月,路旁的石缝里,各种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盘踞在石头上,造型各异,恐怕最棒的园艺师也望尘莫及。苔藓类,蕨类植物不甘落后,虽有些枯黄,却暗藏生机。

我开始惊叹大自然的伟大,植物生命力之顽强,更感叹于怪石嶙峋的山峰,造型各异的植被。数万年的沧海桑田,沉淀了今日的老岗山。乱石中很少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有的只是大自然无尽的创造力,有的只是一种久违的质朴与难得的静谧。这与我们躁动不安的青春格格不入,却给我莫大的震撼,让我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世界那么大,我只是一粒微尘。真是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又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虽然阔别母校十年中,我曾登过一次老岗山,幸运的走进莲花洞。心中也有所感触,却不及两天前来得深刻。或许处境大不相同,所见所感又别有洞天。

这一次,我忘了曾经上山的路,沿着不知名的小道一路攀登,路的尽头,有的只是开垦了的山地,板栗树、杨梅树、桃树……一棵棵,一片片,暗示着春的活力无限。我明知眼前是没有路的了,却也相信条条大道通罗马,总会找到路。于是,我们沿着别人山地里的地边一路寻去。越过山丘,翻过一片又一片树林,看到的又是别样的景致。在这里,没有之前的荒芜,多了人工开凿的痕迹。乱石中的杨梅树,狂乱生长的老桃树,一路向前,终于走了出来,面对我们的是一片尤加利树林。因为别的原因,我不得不返回,只是我没有选择原路,而是别人走过的大道。下山时,想起了初中的英语老师,想起她曾说过:曾经,我一直相信,攀到山顶,便可以看见大海。我知道山的背后没有大海,但是,我依旧愿意去登,去领略。因为这大山给我的远不止大海这一种追求。它给了我无限乐趣,无尽回忆。

无论以后的路如何,看着这山,这坚韧的伫立的巍峨的大山,我便有了动力,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十年后,再次来到这里,是起点,但绝不是终点。此次,我懂得了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更懂得了要像这山一样坚韧,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到达新的境界。

作者/骆驼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