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博丨全国革命文物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

10月14日,由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指导,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全国革命文物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论坛”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论坛围绕“立德树人协同育人”,进行经验交流和学术研讨,共同谋划革命文物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出席论坛并讲话。山东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与中共一大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多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22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作发言。充分发挥革命文物育人功能,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兵革命文物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走深走实的重要源头活水,革命文物和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融合发展是传承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是提升高校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资源。山东大学发扬“文史见长”学术传统,坚持深度挖掘、统筹利用好山东大学、山东省和全国的革命文物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调动各方力量,续写“双心”新篇,构建“大思政”格局,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思政工作中的领航作用。广大师生理想信念愈发坚定,山东大学师生校友主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用实际行动传承了革命精神、诠释了山东大学“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文化自信愈发彰显,在建校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进一步坚定了全体山大人的山大自信、文化自信;奉献担当愈发主动,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团队获评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大学援鄂抗疫医疗队医者仁心,勇敢“逆行”。山东大学将进一步深挖资源,夯实融合基础,加强革命文物资源体系化整理,强化革命文物资源系统性研究;进一步完善机制,拓展融合深度,做好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融为一体的落实体系;进一步创新方法,丰富融合渠道,深化实践育人,强化全媒体运用;进一步抓实基层,提升融合成效,发挥好基层主观能动性,落实到每一位师生。新媒体时代,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课教学资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林振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党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强化党性教育的指示精神,结合自身红色资源开设了党史课程,形式活泼接地气,成为干部培训的当家课。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课教学资源,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中央党校从“讲给谁”“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四个方面设计了“红色地标党史课”的总体框架。一是讲给谁,青年群体是主流受众,要借助融媒体手段,通过“红色地标”的重大党史事件梳理出我们党的主要发展脉络,引导青少年群体不断走近党史,知党、爱党。二是谁来讲,一批对本地重大党史事件有深入研究和积累的青年教师,既熟悉本地党史,又具有讲解技巧,易使观众或听众产生代入感。三是讲什么,从开天辟地、南昌起义,到新中国走来、协商建国等16件大事,建构一个系统的党史发展脉络。四是怎么讲,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青年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