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碑也成文物故事了解完还有故事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在哪里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来源:齐鲁晚报

  □刘文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文物行政部门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年3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特别重要的不可以动文物处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有8处在列,其中就有城子崖遗址。这是山东最早发掘的史前遗址,年由吴金鼎先生发现,经20世纪30年代和90年代,年代至今,持续的考古发掘工作,创造了中国考古学史上多项第一,被誉为中国的“考古圣地”。

  年3—8月,我有幸在城子崖遗址西侧的宋金冶铸遗址发掘5个月。虽然发掘的文化堆积不是新石器时期,但发掘点距遗址西城墙不足百米,也算是得沐圣地之光。城子崖遗址的文保碑就在遗址西城墙的高台上,台下是老济青公路。在我看来这块文保碑是城子崖遗址最有代表的一处景致,慕名而来的外地人多在此拍照留念,周边村庄的小孩儿们也把这里当成了天然游乐场。我天天上下工路过这里,天天瞅上几眼,“日久生情”,我禁不住琢磨起这块保护碑来。

  年4月的一天,我画完探方内的灰坑图,坐在隔梁上和隔壁探方的张宗国兄闲聊天,抬头看见旁边高台上的文保碑。我随口问这碑是啥时候立的?宗国兄想了想说“碑上写着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公布,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立,是不是年立的?”我随口“哦哦”答应着。这时探方里的李承祥大爷插话,“不是年,是年。”

  这个李大爷可不简单,喜读书,爱思考,见过世面,为人低调。从年就参与城子崖遗址发掘,对考古这一套流程他极为熟悉,虽是民工,但深得各个时期考古队队长的信任与倚重。我来了兴趣,就听李大爷讲起了这件事的始末:“年9月,这个保护碑是在青岛雕刻的,用的是崂山花岗岩。刻好后用汽车拉到我们龙山村当时有个大车店的路边,就是现在信用社的位置。拉来后,公社请胶济铁路平陵城站的装卸队,带着倒链等工具来安装的保护碑,当时有三个人,一个木工,一个瓦工,还有一个就是我。我干的是壮工,就是给他们帮忙搬抬打下手。因为这是我下学后干的第一份工作,所以我记得很清楚。”

  这就跟考古发掘一样,下一铲子永远不知会出现什么奇迹,无意的询问,竟碰上了亲历者。我又问碑上的隶书“城子崖遗址”几个字是谁写的,李大爷说听说是一位副省长写的,具体是谁,他也不知道。这个事儿到此结束,我知道了保护碑的安装时间,安装经过,关于书丹人,线索仅仅是位副省长,具体是谁,暂无线索,听完也就放下了,这一放就是四年。

  年春节期间,我在朋友圈看中央美院耿朔兄的访谈报道。耿兄在我同道、同龄人中极具个性,他从不只闷在书斋中做学问,爱到处跑着访古寻幽,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迄今他已到访过多处。我没有耿兄的魄力与毅力,但山东省内的我还是去过一些。在梳理中我发现山东第一批全国文保单位中就是离得最近的四门塔没去过。后又在检索四门塔简介中,发现有文章记载四门塔文保碑是时任山东省副省长李予昂先生所题。“副省长”!四年前李大爷所说城子崖文保碑的书丹人也是副省长,是不是李予昂先生?有了这个线索,我就有的放矢了。

  我先对比四门塔文保碑上“门”字首笔竖画与城子崖文保碑上“崖”字撇画,都是竖势到底重顿再向上外翻挑出,极尽灵动之感,而“塔”字捺画与“城”字竖弯钩都没有按一般隶书写法末端处理成右出波磔,而是上重下轻,渐行渐收,这是李先生隶书个人面貌,我又查看李先生的传世书法作品,捺画、竖弯钩基本都是如此写法。“城、子、址”李先生都有其他墨迹本传世,其结构、书风与上述一般无二。这是他的书写习惯与特点,就类似考古里面的器物类型学对比,是内涵,不是说变就变的。这样也就确定城子崖遗址文保碑是李先生书丹无疑。再看省内其他第一批文保单位文保碑,“临淄齐故城遗址”的“城”字,“武氏墓群石刻”的“武、氏”字的竖弯钩都与上述一致。还有一个小证据,临淄东周墓殉马坑匾额是李先生年书写,上面“临淄”两个字与“临淄齐故城遗址”中的“临淄二字也一致。这样基本能确定上述四块文保碑为李先生题写名称。再看这几块文保碑的形制都是上为横长方形,下承须弥座,材质都是鼎鼎有名的青岛红花岗岩,就是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使用的材料。上乘的材质,精彩的题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山东省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至此,城子崖遗址文保碑的来龙去脉基本搞清,我还有点放不下,就是对这位李予昂先生不太了解。如同勘探一处古代遗址,地层中的文化堆积基本了解了,下一步肯定是对遗址分布范围了解清楚。

  我先从网上搜索文献,了解到李予昂先生是山西平遥人,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书法家,早年就读于国立北平美术学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第一任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年调任山东,历任山东省委财贸部部长、省委常委、副省长、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任山东财办主任、山东财经学院院长等职。想到李先生是山西平遥人,能从山西找到先生的其他信息吗?我首先想到了山西书法院张剑锋兄,老兄驰骋三晋,交游甚广,我给他打电话,托请他帮忙打听联系。不到二十分钟,剑锋兄发来   感谢郭先生是自然,但知道李先生的身世我还是有点吃惊,日升昌票号,那时中国民族银行业的“乡下祖宗”,是中国金融史上一个里程碑所在。从清代道光年始,至民国初年衰,历经百年,分号遍及全国,业务远及欧美、东南亚,以“汇通天下”之势,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李先生出身晋商名门,虽到李先生出生时家业已衰败,但他对新中国的经济财务、税收制度所做的巨大贡献不可否认有天赋的遗传和环境的熏陶。

  再读郭先生赐赠大著,我了解到李先生在山东所留墨宝颇多,崂山狮峰、珍珠泉浮玑亭,尼山夫子洞,趵突泉群马跑泉、柳絮泉等皆为先生所题。书中还载李先生的故居在南新街51号,现在是省级文保单位,利用一个午后我骑电动车寻访到先生故居,二层的小洋楼,藤萝爬满山墙,现在是一家单位用房。李先生很多书法作品落款中有“书于趵突泉南之寄舍”,这里就是先生作品中的寄舍了。

  城子崖遗址已历几千年风雨,史上的第一块文保碑也屹立于高台上近一个甲子。见证了太多的风云变幻,人事代谢,曾经为保护文物所立的保护碑如今也成了文物。一方冷冰冰的石碑,历经时光的积淀,岁月的磨砺,也变得有了温度,蕴含了故事。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感知到了他的温度,听到了他的故事,也了解了一段历史。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