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为侠女写碑文,书法奇崛飞动,成其生

秋瑾

秋瑾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女侠,为了推翻封建统治而壮烈牺牲。在她去世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众多仁人志士都曾为其题词纪念。在所有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中,最有名的算是于右任为其书写的《秋先烈纪念碑记》了。

《秋先烈纪念碑记》

于右任为秋瑾书写碑文是在年,无论是在社会声望上,还是在政治地位上,抑或是书法成就上,由于右任来书写碑文,都是极为合适的。

于右任是20世纪开宗立派式的书法家,他的行草书融合北碑的写法,在畸侧的体势下,具有大气磅礴、险怪精绝的气象;他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创制的标准草书,为书法的推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秋先烈纪念碑记》

于右任的书法是由赵孟入手的,但其后来的发展轨迹并未按照赵体流美精到的路子走下去,而是选择了魏碑作为突破点。

于右任为秋瑾书写碑文的时期,正是其魏碑体行书成型的时候,这一时期于右任的书法也是最美的时候。此后于右任将心思放在了标准草书上,所以以此来看,这件碑文在于右任的书法生涯中,有着独特的意义。

碑文局部

于右任《秋先烈纪念碑记》,结体以奇、险取胜。此作结字源于北碑扁方的体势,又打破北碑的严谨,似欲反正,活泼多姿。不追求笔画的横平竖直,而是在每个字、每一行重心平稳的基础上极尽变化,或正或斜、或聚或散、或纵或收,将行楷写出了抒情性、大写意的情调,反复品味,更觉妙趣横生、大气磅礴、力足神完。

在用笔上,于右任熔篆、隶、草、楷等笔法于一炉,形成其行楷既丰富多样又和谐统一的笔法特性。他将篆、隶笔法大量运用在行楷中,长横、捺脚、转折多以隶法为之;折锋处甚至运用断笔或似断非断的笔画,形成较大的顿挫,不同于常态行楷的写法。

碑文局部

由于于右任在结体、用笔上大胆革新,入古而又出古,开创了行楷新风,字里行间表现出大智慧,深具雄健豪放的阳刚之美,故而精气内蓄、墨酣力足,给人以浑厚饱满的感觉。

于右任的书法,前期以行楷为主,其初从赵孟入手,稍后专习北碑,书风从柔媚转为雄肆。这种书风转变并不是受“崇碑抑帖”或“扬帖贬碑”的影响,而是其艺术观念发生改变所决定的。

碑文局部

于右任在北碑中融入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从他晚年的草书既含帖的秀润,又具北碑的雄肆可以验证。

于右任喜欢北碑,是因为北碑的粗犷豪放之气与他的“尚武”精神相契合,这在他的诗“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中能够得到印证。如果只是临习书法,是无须“夜夜泪湿枕”的。

碑文局部

于右任前期的书法成就并不在北碑上,尽管此时他所写的北碑笔力雄健,结体开张,但都是取法北魏碑志,继承传统为主。其功绩是以篆、隶、草之法入行楷,并借助北碑奇险的结字,将北碑行草化、行草北碑化,以个人审美原则为取舍,博撷约取,形成其行楷的自家面目,具有奇崛、从容、大气的艺术效果。

碑文局部

于右任为秋瑾所写的碑文,明明是斧凿之作,却难掩笔势的飞动,与其中蕴含的韵律之美。殊为可惜的是,于右任此类风格的作品并不多,他在开始研究标准草书后,再也没有在这方面深入下去。而这件《秋先烈纪念碑记》也成了于右任书法生涯中的绝响。

碑文局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