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遗址主题纪念园规划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为:纪念碑、雕塑墙、祭祀林、精神长廊、纪念草坪、祭祀大道、纪念广场、环园栈道5km。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塑造一处灾难主题纪念性人文景观。
纪念碑
利用现状石块,打造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念碑,营造震撼、庄严的环境氛围。充分体现“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关爱、对科学的探索、对历史的追忆”的宗旨。
雕塑墙
利用石块,打造具有纪念意义的雕塑墙,营造震撼、庄严的环境氛围。雕塑墙,记录抢险救援过程,用写实的雕塑语言,展现茂县人民在灾难面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生动场面,激发人们珍爱生命、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
祭祀林
通过祭祀林采用种植纪念树、清扫墓碑、宣读祭文、这种文明、健康、安全的祭祀方式打造公祭园,以自然的手法打造精神家园与河北岸形成强对比。打造绿树成荫的肃穆、关怀的祭祀环境,既绿色环保有文明健康。
精神长廊
园区中设置风雨廊,满足遮阳挡雨的休息功能。同时将廊与宣传栏相结合,形成园区中的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风雨廊中加入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形成当地特色的文化长廊。激发人们珍爱生命、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宣传纪念抢险救灾精神的同时,弘扬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
纪念草坪
通过纪念草坪采用种植花草、宣读祭文、这种文明、健康、安全的祭祀方式打造公祭园,以自然的手法打造精神家园与河北岸形成强对比。打造绿树成荫的肃穆、关怀的祭祀环境,既绿色环保有文明健康。
祭祀大道
通过纪念大道打造公祭园,以自然的手法打造精神家园与河北岸形成强对比。打造绿树成荫的肃穆、关怀的祭祀环境。
纪念广场
通过纪念广场打造公祭园,以自然的手法打造精神家园与河北岸形成强对比。打造绿树成荫的肃穆、关怀的祭祀环境。纪念广场建设纪念墙和纪念广场小品,激发人们珍爱生命、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
环园栈道
栈道,置于建筑之间的空中通道。项目通过环园栈道连通园内各个景点,方便游客参观游览。
地灾遗址主题纪念园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增强旅游业在当地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需要。能够带动现代服务业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当今世界,旅游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成为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在我国旅游业也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旅游局测算,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经超过多个。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了90%,对航空、铁路等运输业的贡献率超过了80%,对文化、娱乐的也贡献超过了50%,对餐饮的贡献率超过了40%。
项目建设是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改革开放后的30几年中,当地游业与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横向比较国内其他地区,产业规模仍然偏在,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本项目对规划范围内进行旅游文化包装,是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增加旅游新亮点的有效途径,也是做大做强当地旅游业,整合和提当地县旅游的重大举措,必将丰富、壮大整个当地的旅游产业。
项目建设是现代旅游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喧嚣的都市,高节奏、高强度的工作,使越来越多的人把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放松的形式,用以调节身心、恢复疲惫和增长阅历,游客渴望“深入一地”的休闲度假旅游,在了解当地人文风情的同时,又能在蓝天碧野、绿水青山之间忘尘忘忧,彻底放松。目前,旅游者越来越不只满足于普通的观光型旅游,而是越来越强调一种参与、体验和放松。因此,生态田园旅游(如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和多种形式的“农业观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文化旅游将成为当代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
项目建设是增加居民就业机会和收入的需要。地灾遗址纪念园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可帮助周围居民的致富,能充分发挥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进行本项目建设,对松坪沟AAAA景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的建设,均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等方面也具有十分积极的带动作用。
项目建设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在国家、省和地区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将特色和旅游业相结合,发展现代生态特色示范园,使其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并迎来旅游业发展的最佳时期。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符合国家、省和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要求,符合省、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从积极推进茂县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实施本项目建设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