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工,林徽因问碑文谁写的,

北京正规青春痘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6013804347065&wfr=spider&for=pc

我们都知道,在天安门广场有一个宏伟的建筑那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占地面积约平方米,高37.94米的宏伟建筑,正面有毛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就是为了纪念为我国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战士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一面的题词大家都知道是毛主席亲笔写的,然而另一面一百多字的题词是出自谁之笔呢?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从选址、设计、建筑,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层层把关,多次讨论,碑文作为纪念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的地位,更是需要仔细考虑,当时参与设计碑文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二人在讨论的时候就询问:碑文应该由谁来书写,就在大家都沉默思考的时候,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打破了沉默,说道:“周总理的字不赖,周总理的字体是颜体,周总理的身份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彭真的提议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因此他们就找到周总理,想邀请周总理写纪念碑背面的碑文,在得知消息之后之后周总理是什么反应呢?为何周总理迟迟没有写,这是为何?这块纪念碑建设历时九年时间,其中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这其中还有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讲述。

提起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我们应该说一下滑田友,他在北平国立艺专教学,年一月北平解放,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他便想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所以积极地为北平的建设提出自己建议,他想到如今我们切得如此胜利,是无数的人民英雄奋斗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建造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来纪念他们。

滑田友是从小学习美术的,对艺术有独特的见解,他心中怀着这个想法,将北平逛了个遍,最终他觉得曾经的故宫文化底蕴丰厚,非常适合建造一座纪念碑,心中有了想法之后,滑田友立刻拿笔给北平有关部门写信,将自己的想法上报,在接到滑田友的建议信之后,有关部门觉得是个很好的提议,决定在协商会议的时候正式提出。

决定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举行开国大典的前一天,也就是年9月3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经过共同商议,在天安门前建造一座纪念碑的提议正式通过,关于纪念碑选址问题也进行了一番讨论,最终决定将纪念碑建在天安门广场北部,也就是五星红旗旗杆的南部。

初步设计的时候大家都同意了,但是等到进行下一部深入研究发现这个位置距离天安门和国旗台太近就没有了挺拔耸立的宽阔感,于是将最终位置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南移动了一些。其实建设一块用来纪念所有为我国革命事业献身的人民英雄们的纪念碑的想法已经在毛主席心中埋藏多年。

从年井冈山开始,有许许多多的战士们为我们的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就像曾经粟裕将军说的,井冈山时期很多战友英勇无比,他们很多都牺牲了,如果他们还在,新中国的成立的封帅一定会有他们的,因此为了纪念他们建筑一个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很有必要的。

会议通过之后,当天下午六点就举行了隆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以及参与政治协商的代表一起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典礼,在典礼上周总理作为主持人宣布了修建纪念碑这一重大决定,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毛主席亲自铲下第一锹土为即将建起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当时参加会议的代表后来在回忆这件事的时候说到:“年月30日开会决定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但没想到会议结束之后就决定举行奠基仪式,这样的速度可以说是全世界都从未有过的,我们国家领导人的执行力可以说是一流。

由于纪念碑的意义很重大,最终决定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和他的妻子林徽因负责设计,他们夫妇二人在建筑上有很深的研究与学习,所以由他们二人来设计是最合适不过了,起初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布通告,希望全国人民可以为我们的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建言献策,我国人民看到这个好消息,许多建筑师纷纷提出宝贵的设计提案,很快中央就收到了全国各地的设计方案多达份。

在收到的建议中大家看法各不一致,有人认为要用平铺地面的形式,有人认为要用比较大型的雕像,有人说可以借鉴西方的建筑,有人认为要有中国的传统元素,最后经过专家组的商议讨论总结出三点要求首先建造的纪念碑一定要体现出“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使命;第二点整体要有时代精神的特征,并且足够庄严。

当时专家组考虑到世界上的纪念碑都是具有艺术观赏性的,也有自己独特的美感以及自己的历史背景意义,所以我们的纪念碑是不是可以从世界其他国家的纪念碑上获取灵感。因此在有了这中心要求之后,最早的方案是建立一个空心的纪念碑,里边是电梯,人们可以坐上电梯俯瞰整个北京城。

但这个方案很快就被梁思成否决了,因为在美国的华盛顿有一个纪念碑就是这样的构造,他认为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就应该有中国的特点,既然是碑,那么就以中国传统的碑为主,我们建立这个纪念碑的意义是对我们的战士们的敬仰之情,而不应该让它成为一个让人观赏游玩的场所,这一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有了大致的方向梁思成就开始构思,最终其中一个方案:在石碑的下面刻上浮雕,前后碑文,这样既简洁又庄严,也完全具备中国传统色彩,这一方案也获得一致好评,方案确定之后另一大难题又来了,那就是石碑用什么材质的?这么大的石碑从哪里弄?后来经过3个多月的考察,决定使用色泽均匀而且不易风化的花岗岩,山东青岛浮山的花岗岩最为合适。

为了保证石碑的完整性最终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顺利开采出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重吨毛坯花岗岩,经过长途跋涉运到北京,之后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打磨工作,打磨工作进行的同时,最重要的碑文也要着手了,碑文的正面一定是要由国家最高领导人毛主席题写的,并且毛主席的字迹磅礴大气,用来写正面再合适不过了。

可是背面的碑文呢,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北京市委书记的彭真说:“周总理的字写的不赖,工整大方,而且是标准的颜体字,我觉得很合适。”周总理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但是却又很少人知道他也很擅长书法,由于周总理出身于书香世家,因此按照家里的规矩,在他五岁的时候就要读书练字,他从小练习的就是颜体书法。

并且周总理的外公还是书法大家,在外公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周总理也有一手漂亮字,在了解到这些之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就觉得彭真的建议很是不错,但是当他们真的要去给周总理说这件事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

在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周总理可以说是日理万机,总是忙得找不到人更别说找他写字了,因此他们也一直没有机会给周总理说这个事情,因为尽管碑文只有简简单单的多字,但是完全写下来不出错又好看一定要好几遍才好,况且周总理向来都是精益求精的人,这一定是个长久活。

就在林徽因夫妇二人发愁的时候,繁忙的周总理闲了下来,原来那时候周总理因为劳累过度而病倒在床,中央让周总理养好身体,不让他接手工作,周总理这时候还很不习惯,他突然想到之前秘书向她提起过梁思成夫妇有事找自己,但是因为公务繁忙实在没有空会见他们,趁此机会就赶忙让秘书联系梁思成夫妇。

见面之后周总理一听说是这样的事就立即答应下来,刚好最近也清闲,就当练字了,周总理向来精益求精他练习了好多遍之后开始正式书写,周总理每天都会写一遍碑文上的内容,最终在所有的笔迹中选择了一个最满意的交给了组织,现在我们看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背面的一百五十字的碑文正是按照周总理的字迹雕刻出来的。

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历时九年,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美竣工,这座纪念碑的建立表达了我们对革命烈士的深深悼念,也寄托着我们中华儿女的期盼,让我们向那些革命烈士们致以哀思与感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