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守护无名烈士墓90多年,老奶奶送新头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www.zkyyhhyy.com/
今年6月,97岁的杨兴礼老人去世了,而直到他离开人世,周围的乡亲们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杨兴礼是山西省芮城县大王镇观庄村人,年,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18岁的杨兴礼参军了,加入了当地的“条南民众抗日自卫队”。当兵对他来说其实是个很模糊的概念,他最真实的意愿,就是想保护好老百姓自己的东西,不让日本人随便抢走。杨兴礼是家中三兄弟的老大,当兵离家的时候,家里连一床被子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村里给的,穿的棉袄也是村里的绅士送给他的,直到到了队伍上之后,他才发了一件统一的军服和一顶军帽,而且有村里乡亲的支持,吃饭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虽说是地方上的小部队,但杨兴礼所在的自卫队一切训练都是按照正规军来进行,除了打日本鬼子,他们还要对付那些欺负老百姓的地方武装,直到年抗战胜利,杨兴礼选择了回家务农,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当时由于局势不稳,出于安全考虑,他几乎从不向外人透露过自己当兵打仗的经历。就这样,杨兴礼把那几年的烽火经历埋在心底,踏踏实实地当起了农民,之后娶妻生子,子女们长大后,他就和老伴独自生活,与其它那些山村里的老汉没有任何区别。年,杨兴礼在村里的路边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婴,孩子因为出生时有残疾被父母抛弃,老人觉得很心疼,便把孩子抱回家办理了收养手续,后来孩子长大后出门打工,对老俩口也是格外孝顺。这么多年来,随着年纪大了,杨兴礼决定不再保守自己当兵的秘密,因为在他心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秘密,必须要通过他一直传下去。原来,就在杨兴礼13岁时,他曾亲眼目睹了战士们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的场面,那次,很多战士牺牲,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而13岁的杨兴礼还亲自和大人们一起将这些无名烈士入土下葬,埋在了秦岭脚下的黄河边,到现在90多岁的年龄了,他依然记得埋葬烈士的地点,他希望能把这个“秘密”告诉更多人,让后人们不要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无名烈士们。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杨兴礼的老兵身份也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年,当志愿者们来到他家中探望时,都被老人这简朴的生活深深感动。老人的家里只有3张凳子,其中一个还是坏的,家里的电器就是两台电风扇,仅有的一个烧煤炉还是志愿者捐赠的。每天,老俩口吃的都是白水加蒸馍馍,最好的菜是鸡蛋,有时候吃不完的饭菜没有冰箱放,就只能放在灶台上,时常引来苍蝇,甚至有时候饭菜都坏了,老人家也舍不得扔掉。特别是老人家身上的衣服,更是补了又补,看得让人十分心疼。志愿者的到访,让杨兴礼老人感到特别高兴,他迫不及待地带着大家要去看埋葬无名烈士的地方,虽然路不好走,但他执意要带着大伙儿去看看,他知道,自己活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这个地方,需要有更多人知道,也需要有更多人记住那些长眠于此的烈士们。返回的路上,已经一两个月没下雨的黄土高原上,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大家在一户人家屋檐下躲雨时,正好遇到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听说杨兴礼老人是老兵,老奶奶很高兴,说以前只是听人说过这附近有个老兵,但还不知道原来就是你啊。雨停后,志愿者们和杨兴礼老人准备离开,老奶奶匆忙进屋,拿出来一条新的毛巾送给杨兴礼,她说,你们都是了不起的人,这个送给你。或许,老奶奶注意到了老人家头上的头巾实在是太旧了,所以送了这样一份礼物来表达自己的敬意。杨兴礼老人只是无数抗战老兵中的普通一员,年,他的老伴去世,今年6月,97岁的他也与世长辞,虽然老人的晚年生活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有了很大改善,但再往后的许多年,还会有人记得他吗?还有那些埋葬在黄河边的无名将士们,会永远被大家铭记吗?也许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希望用我们的铭记,让75年前为保家卫国牺牲的将士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一个有记忆的民族,才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强大、美好的民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