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定格在18岁的河南烈士血肉之躯撼巨石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s://m.39.net/pf/a_5112772.html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中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18岁是成人之际,人们由此进入大人的世界。我国河南省有一位烈士,他英勇牺牲之时,还未满十八周岁,却已经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能用血肉铸成的身躯,赶在火车到来之前推开巨石,以保卫我们的中国。他叫孟凡章。战士和良医孟凡章是河南省沈丘县纸店人,他出生在年2月,与新中国一同成长。他出生的年代,英雄层出不穷。因此,孟凡章是听着英雄的事迹长大的。他的偶像不是歌星明星球星,而是为革命事业流血献身的先烈,是雷锋。在这些偶像的感召之下,孟凡章身上仿佛也带了他们的一些特质。孟凡章上中学时,常常做好事。他能连续三年帮穷苦大爷干活,也会在邻居大娘病重之时,摸黑将她医院。中学毕业后,孟凡章追随着英雄们的脚步,毅然从军。他有理想、有抱负。进入部队后,他在北京卫戍区丰台某部二连担任卫生员,为战士解除痛苦。他的座右铭便是雷锋的话:“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卫生员是白衣战士,想要更好地救死扶伤,孟凡章需要练就过硬的本领。他心里怀着为战士服务的思想,不用扬鞭自奋蹄,每天起早贪黑地学习,还会在值班室抽空学习医疗知识。无论他有多忙,都不曾落下学习。而只学习不练习便是纸上谈兵。孟凡章为了让伤病员们少些病痛,便刻苦练习针灸。他的实验对象就是自己,每每对着镜子对自己下狠手,在自己身上练习针灸技术。努力总会换取丰厚的回报。就这样,孟凡章成了一个合格的卫生员,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操,他均首屈一指,也帮很多战士解除了病痛的折磨。血肉之躯硬撼巨石人永远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年1月15日,这原本是个很寻常的一天。孟凡章日记里的这天和别的日子没什么不同。但是他写完日记后,还做了一件日常事务——到各班各排巡诊。营地紧挨着铁路,孟凡章正沿着铁路专线路基行走着。天色昏暗,有火车从远处疾驰而来,汽笛声响彻长空。就在这时,孟凡章不经意间突然发现,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竟然有一块巨石,就挡着火车前进的路线。孟凡章无暇多想,他只知道,一旦疾驰的火车与巨石相撞,有很大可能性会脱轨,这将会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孟凡章此生没跑这么快过,他直直地冲向那块巨石,用尽全身力气试图将其挪开。火车越来越近,孟凡章情急之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巨石推离了火车的行进之路。但是这时为时晚矣。火车发现孟凡章和那块巨石之际,已经采取了紧急制动。但是因为巨大的惯性,整个火车依然向前方推行了一百多米。而孟凡章推开巨石后,由于脱力没法及时脱逃,就这么被压在了滚滚的列车车轮之下——热血撒遍了那块巨石。就这样,那辆满载着军用物资的脱险了,可孟凡章却身受重伤。孟凡章医者不能自医,医院抢救,可惜,由于伤势过重,孟凡章最终还是牺牲了。他曾在昏昏沉沉之际喃喃问:“火车……得救了吗?”这便是这位未满18周岁小战士的遗言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孟凡章牺牲之际,还未到入党年龄,但是他的作为已经堪称是一位优秀的党员了。后来,国家追认他为党员,还给予他“革命烈士”的哀荣,为他追记一等功。而为了纪念孟凡章,国家将其遗物、遗照保存在家乡沈丘县的烈士陵园。他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年,在全国性的“学英雄、见行动”中,人们为寄托对孟凡章的追忆和哀思,在其牺牲处的铁路北侧,修建了一座纪念碑。斗转星移,但人们从未忘记孟凡章烈士的功勋。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再度矗立了一座墓碑,用以纪念孟凡章的英魂,颂扬他的精神。墓碑上刻着“孟凡章烈士之墓”,还有一张他年轻的遗照。照片里的他,军装军帽,面上除了军人的坚毅,还有着未脱的稚气。他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永远未满十八周岁。“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那块巨石上洒遍了孟凡章烈士的热血。它虽然是导致孟凡章牺牲的原因,但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是将其安置在铁轨的阶级敌人。为了纪念孟凡章的事迹,这块巨石被安置在革命军事博物馆,供后人瞻仰。现代社会寸土寸金,北京的房价地价尤其高。人们却心甘情愿在各种地方留下孟凡章烈士存在过的痕迹,他的英魂在哪,便是哪里的荣幸。多年过去,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孟凡章的英勇事迹。孟凡章烈士的时间永远定格在18周岁之前,但后来的孩子们总会长大成人。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人受其感召,将雷锋精神、奉献精神、革命精神传承下来,就像当年孟凡章少时,听着英雄烈士的事迹长大一般。这是一种轮回,也是一种薪火相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