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什么亡者农药,纪念碑谷才是游戏界的王

*本篇内容经单向街书店(onewaystreet)

授权后发布,文章有所删改

最近这段时间,王者荣耀大火。

连报道它的新闻也刷遍了朋友圈。

然而,多数人却对此抱悲观态度:腾讯开发这款只为赚钱的游戏,良心不会痛吗。

我不知道腾讯良心会不会痛,但是有一款游戏的出现...

却赢得了所有人心。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正式官方渠道下载数量达26,,人次;

不仅游戏本身让玩家沉醉,这款游戏还让到许多奖项的认可,其中包括“苹果设计奖”、“年DICE最佳艺术制作奖”。

这款游戏就是——《纪念碑谷》。

《纪念碑谷》大多场景,都有种让人坠入的迷幻感,仿佛被吸进那个世界而无法自拔。

这种错觉场景设计的灵感来源,其实是源于半个世纪前的一位图形艺术家:

埃舍尔

埃舍尔在反射球中观察自己

游戏制作人KenWong说:正是埃舍尔的名作《上升与下降》激发其灵感,才制作出这款游戏。

《上升和下降》

《上升与下降》中一队伍沿着楼梯向上走,拐了4个弯后又回到了原处,另一队僧侣沿着同一楼梯向下走,拐了4个弯后也回到了原处,同一楼梯上如何能既往上、又朝下呢?

正是这些奇妙的、让人难以琢磨的场景,让许多玩家欲罢不能,反复玩过《纪念碑谷》1和2数十次,甚至手机内存不足时,都舍不得卸载。

不仅如此,埃舍尔的作品还影响了当代很多导演、艺术家。如果没有他,我们今天根本看不到许多震撼眼球、在视觉上颠覆三观的影视作品。

比如:年,克里斯托弗·诺兰在《盗梦空间》创造了一系列令人迷幻的、埃舍尔般的梦境。

《盗梦空间》里塑造的多重空间

里面的巴黎街道可以折叠、弯曲,可以在埃舍尔年前画的《相对性》找到原型。

年的《奇异博士》,里迷幻的变形、螺旋的街道,其场景对于埃舍尔作品的COS,简直可以获得漫展上的最佳COSER奖。

《画廊》,年

埃舍尔创造了一个在现实世界里,看起来完全不可能存在的世界。

在这个“不可能的世界”里,明明是向二楼上去的楼梯不知为什么却返回到了一楼;

鸟儿在不断的变化中不知什么时候却突然变成了鱼儿;

这些原本看起来完全不可能的场景,却在埃舍尔的笔下,成为为了可能。他就像一名施展了魔法的魔术师,在其自己制作的迷幻世界中天马行空,用视觉的魔力,征服了所有人的眼球。

然而,在一开始,这位有魔力的艺术家却不被所有人看好。

他的老师们是这么评价他的:

“拘谨!”

“保守!”

“没灵气!”

“没艺术家气质!”

确实,埃舍尔一开始的作品,和他的人生一样,太平常了,一点也不像和我们印象中的艺术家。

21岁,被父亲送去哈勒姆,学习建筑与艺术。后来,他在学院里结识了当时在荷兰艺术家,开始学习版画。之后,开始旅居画画,遇到了他的妻子,两个人完婚...

他的画以写实为主,画风一直都很稳(平)定(常)。

早期绘画作品

直到有一天,因为一场旅行,突然打开了他的脑洞,改变了他的画风,让他的画开始看起来变得unbelievable。

当时他在游览西班牙时,在这个国家里,他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作品:阿尔汉布拉宫。

阿尔汉布拉宫

他被摩尔人建筑上的装饰图案所吸引,那些规则的互为背景的彩色图案,层层镶嵌、周期性空间填充,打开了他的脑洞,帮他推开了一扇全新的艺术大门:具有无穷变换空间的版画世界。

阿尔汉布拉宫细节图

他花了整整三天时间研究它的设计、描摹了大量图纹。从此,埃舍尔走向了迷幻艺术风格。

阿尔汉布拉宫细节图

规整的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中,人、鱼、鸟和爬行动物们互为背景,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相互变换,成为他一个时期热中的创作主题,也成为他终身百玩不厌的游戏。

他从视觉上颠覆了我们认知,幻觉、悖论,在他的笔下,世界以一个特别迷幻的方式存在,“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2-

如何创造出这样一个不可能的世界?

在埃舍尔的作品与《纪念碑谷》的场景对比图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这种仿佛只能出现在幻觉中的“不可能”,世界竟然以这种立体的形式展开着。

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是因为其中使用了大量的“不可能图形”,来制造的视觉差。

比如在《纪念碑谷》里:

不可能图形(Impossiblefigure)是指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它是人类视觉对一个二维图形的三维投射形成的光学错觉,这类图形在几何意义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最早出现的是“不可能立方体(ImpossibleCube)”,它是埃舍尔为他的一幅作品《Belvedere》所设计的。

《Belvedere》的局部与全图

上面作品中,坐在建筑物墙角的小男孩,手里拿的就是不可能立方体。一幅画中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却是《纪念碑谷》最常见的三角形的创作原型。

在不可能立方体中,某一条应该靠近观察者的棱,被另一条应该远离观察者的棱挡在远处。大概酩酊大醉的人看周围世界时候,颇能体会到这种无法体会的“不可能”。

不可能立方体不断演化,其中,我们最常见的是潘洛斯三角(PenroseTriangle)。

潘洛斯三角看起来像一个固体,由三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所构成,三个长方体组合成为一个三角形,但两长方体之间的夹角似乎又是直角——这性质无法在任何一个正常的三维空间物体上实现。

不可能存在的拥抱

在《纪念碑谷》,我们可以看到潘洛斯三角被反复用在各种场景中。

使用了“不可能图形”概念,在画面中利用参照物的不同,从而产生视觉差,跳出平面的局限,可以说是最早的肉眼3D了,以此创造出了不可能的世界,他的作品打破了次元壁。

-3-

今天只要你搜索关键词“埃舍尔”,除了《纪念碑谷》,还会看到大量世人对其作品的模仿和再创造。

这源于埃舍尔从来不限定其作品的版次,一旦有人需要,他就会将他的石版交付印刷,或者亲自操作木刻,印制一些新的拷贝。

如果需求众多,需要用普通的商业印刷方式生产时,埃舍尔便授权许可,以此通过作品把自己想象的世界传达出来。

他说:“我唯一的希望是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灵感。”

《变形I》,木刻,

人的思维能够天马行空,现实却无处不存在局限。

埃舍尔创造了一个原本“不可能”的世界,让我们相信“可能”。

END

《意外独家版大师课》

包含书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60期专业解读音频。

购买之后,专家顾问团的老师在意外艺术举办的所有线下活动、讲座等,全部可以免费参与。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