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拾忆丨为先烈立碑

作者丨王若迟

我的先祖父是解放战争牺牲的革命烈士。从我儿时记事时,就跟着大人给烈士上坟。参加工作后,离开家乡长年在外忙碌,但每年清明节,都要回去给先烈扫墓,几十年来基本上没有间断过。

我家里保存的革命烈士证书上,记载着祖父的情况:王仲信,莱芜县方下镇土楼村人,年出生,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鲁中军区警备团连长,年历城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

王仲信是我父亲的叔父,牺牲时年仅27岁,还没有结婚成家。按照老家的风俗,我父亲过继给烈士做了儿子,为烈士送终。

祖父的忌日是农历六月初一。当年埋葬了祖父后不久,我父亲也加入了解放军,他先是在山东转战,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战斗、胶东保卫战、解放济南,之后一路南下,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一直到解放全中国。

前几年,我父母先后都故去。我们的父辈祖父辈为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流血牺牲,很不容易。我们兄妹商量,要为故去的父母和祖父的墓立个碑。

虽然我们每年都为祖父上坟,知道他是六月初一牺牲在龙山战斗,但是,龙山战斗是一次什么样的战斗?祖父是怎么牺牲的?牺牲后是如何回老家安葬的?等等问题,我们不得而知。在立碑前,我们希望尽可能多知道一些祖父牺牲的情况。

去市民政部门查询了莱芜烈士档案,档案记载的,除了烈士证书上写的内容,没有更多其它信息。

我父亲生前讲过,祖父牺牲后,部队来人通知到家里。当时,邻村还有一位姓申的烈士也是这次战斗牺牲的。我的伯父和家里另一位老人,申姓烈士的家里也是两个人,跟着部队的同志一起去认领烈士的遗体。发生战斗的地方,是一个叫瓦屋脊的山峰。牺牲的烈士,多数在山下就地掩埋了,我祖父和申姓的烈士遗体,用了两口新做的白木棺材装殓,停灵在一个山洞里。祖父是头部中弹牺牲的,遗体穿了一身崭新的军装。姓申的烈士,在战斗中被机枪打掉了一只胳膊。返回时,部队里派了一个班的人负责护送。当时从瓦屋脊到老家,沿途几十个村庄,有些地方还有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势力把守。在部队和地方党组织的帮助下,沿途各村党员出人力,昼伏夜行,一个村一个村的接力,走了半个月时间,把两位烈士的棺椁抬回老家安葬。

建国后的第二年,国家统一颁发了烈士家属证书。当时我父亲在福建漳州部队,证书放在了我伯父家保存,保管不慎丢失了。我家保存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补发的。

为了解更多的情况,我们去邻村,找到了申姓烈士的侄子。他家还保留着年2月由当时的山东省政府颁发的《革命军人烈士家属证》,在这张变得早已发黄,折叠处已经开裂的证书上,用毛笔写着:申立公,年章丘瓦屋脊战斗牺牲,警备二团战士,牺牲时26岁。他说他没有见过申立公,听家人说,他叔是大个子,长的好看,会木匠铁匠手艺,还没有找对象,参军当年就牺牲了。牺牲后和邻村另一位烈士一起抬回来的。他奶奶最后看了在棺材里少了一只胳膊的儿子,哭死了好几回。后来她想起来就哭,眼睛都哭坏了,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家里的老人在世时,一再嘱咐要珍藏好这张烈士家属证书。

我查阅记录莱芜乡村历史的丛书《村庄》,在这套书的烈士名录里,记载了莱芜各村烈士的名字和牺牲地。其中查到解放战争中,在瓦屋脊战斗牺牲的烈士,有我祖父王仲信、邻村申立公,还有寨里苏灿芳、城关谷有禧。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莱芜牺牲的烈士有名,年龄大都在二十四五岁左右。我在有关资料中看到,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之孟良崮战役,牺牲解放军名,烈士的平均年龄23岁。

龙山战斗,瓦屋脊,我的祖父和他的三位年轻战友,同时牺牲在这里。当年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去年五一节假期,我们按照车载导航,从莱芜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济南历城区一个叫康孟井的小山村。从地图上看,瓦屋脊就在这个山村附近。

一进村庄,看到一位在公路边干农活的老人。老人姓魏,八十多岁了,身体硬朗康健。见到我们下车向他走过去,很是热情地招呼我们,问我们哪里来的,有什么事。说明来意后,他告诉我们,他当年目睹了瓦屋脊战斗,参加了抬伤员和烈士的担架队。老人告诉我们,当年瓦屋脊战斗发生在夜间,村子后面的山上枪声不断,一直到黎明才停下来。第二天,村里组织人到山上抬伤员和牺牲的人。当时他只有14岁,因为个子高,被叫去抬担架。战斗打的惨烈,双方都有伤亡。他们先把负伤的解放军抬到附近村里救治,再抬回牺牲的解放军,烈士遗体在瓦屋脊东面的山下安葬,也有运回老家安葬的。

老人告诉我们,村里正在收集整理瓦屋脊战斗的历史,让我们去村委会看看。

这天是五一假期,村委会里还有人办公吗?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了不远处的村委会办公室。

办公室的门敞开着,一个身着警服的年轻人,背对着门口,正集中精力在电脑前工作。见到我们,听说了来意,他有点喜出望外。他自我介绍说姓张,是历城区的一名民警,去年底被选拔到康孟井村担任第一书记。他说,这一带地处济南东部山区,过去交通条件差,村里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这几年正在按照市区统一部署,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发生过瓦屋脊战斗。他来村上任第一书记以来,正在与村里的干部群众一起,开发革命战争红色资源和山清水秀的绿色生态资源,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这段时间,他们正在征集瓦屋脊战斗史料。前不久他还去临朐县走访了一位参加过瓦屋脊战斗的老军人,了解了不少当年战斗的历史。他说平时事多,坐不下来,正好利用假期整理一下走访老军人的情况。没想到有找上门来的烈士后人来访,他自然高兴。我们把莱芜籍瓦屋脊战斗烈士的名字告诉了张警官,他逐个作了认真记录。他说这正是他们正在寻找的重点史料。

张警官放下手里的工作,带我们走出村委会院子,指着院子外面的山介绍说,这一带属于济南蟠龙山山脉,瓦屋脊是其中的一个山峰。他指着对面的高处说,那就是瓦屋脊。

他陪着我们来到一座村委会立的瓦屋脊战斗纪念碑前,碑文记载了瓦屋脊战斗的过程。年6月24日晚,一支二百余人的国民党连排军官队伍奉命去济南,途经康孟井村。因为山多路不熟,挟持了一名村民带路,两名正在附近看地形的解放军侦查员与敌人遭遇被俘获,敌人把两位侦查员捆绑在一间屋子里。晚上,趁国民党军熟睡时,侦查员磨断了绳子,跑回部队报告了情况。部队立即组织力量,与当地民兵从瓦屋脊北面和东西两侧,于凌晨三点包围了这支国民党军。双方激烈战斗了两个多小时,打死国民党军70余人,俘虏50余人。结束战斗时已是黎明,村里的民兵上山把伤亡的解放军抬下山救治和埋葬。打死的国民党军也就地掩埋。张警官介绍说,这次战斗被我军消灭的敌人,是国民党七十三军一个加强连,全部是军校毕业的连排级军官,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不顾人民反对,挑起内战,不断往山东调兵遣将,准备在山东与我军决战。这次战斗虽然规模不大,却是解放战争的一个前奏战,重创了敌人的一线战斗指挥力量,对以后山东地区的解放战争胜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们从有关史料中了解到,年前后,我党领导的泰山区,从章丘县和历城县各划出一部分组成了章历县,原来属于历城的龙山区,划入章历县辖区。所以,后来的烈士证书上,有写历城龙山战斗,有写章丘瓦屋脊战斗。蟠龙山山脉瓦屋脊等诸山峰,就属于当时的龙山区。建国后这里的区划又重新作了调整。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山东文史集萃》一书中,有一篇《忆兖州战役》,作者是时任国民党整编第十二军军长霍守义,文中提到他的部队中有一个军官曾在济南以东龙山战役被俘,经人民解放军教育宽大释放。这或许是对瓦屋脊战斗的一个注脚吧。

康孟井村仍然保留使用着当年一眼山泉井,战斗结束后,伤员在村里治伤。护理人员每天用井水漂洗伤员的包扎纱布,那时流淌在小河沟里的水都是红色的,后来村民把这口井叫“英雄泉”。这几年,慕名来旅游的驴友们,偶尔还会在山上发现70年前那场战斗遗留下的机枪弹壳。

我们那天去时,张警官正在整理访问参加战斗老军人的访谈资料。后来我打电话询问张警官老军人的情况,他不无遗憾地告诉我,老人在他们去访谈不久就去世了。

瓦屋脊战斗的发生时间是年6月24日,我查了历书,这天是农历五月廿五日。我们一直把农历六月初一作为烈士的忌日。那时道路阻隔,音讯不通,战火纷飞的岁月,让烈士牺牲的那一刻在历史的记录里不是那么清晰准确。莱芜县烈士名录里,记载的都是烈士牺牲的年份,少有记录到月份的,更没有记录到哪一天的。

我们去康孟井那天,春末一股冷空气刚过去,天空少有的晴朗湛蓝,无垠的蓝天几缕白云往南飘动。陪我开车同去的妹夫说,先烈有灵,知道我们来看他们。要不,怎么一进村就遇到当年抬担架的魏大爷?说不定我们的祖父就是魏大爷从山上抬下来的。五一假期,张警官放弃休假整理瓦屋脊战斗资料,也是在等烈士的后人。你说是不是?

开车离开康孟井不远的一个半山腰平台上,我们停车驻足回望,蓝天白云,清明高洁,满目青山,遍地翠绿,瓦屋脊矗立在连绵的群山之巅。70多年前,一群年轻的战士,曾经在这里与敌人拼杀,这里,流淌过他们的鲜血,他们的青春、生命和灵魂永远安放在了这片青山绿水之间。

祖父牺牲不久,我父亲就参军加入到祖父生前所在的鲁中军区,年底,他参加莱阳战役攻城的时候,与他一起参军的本村的刘庚宝,被敌人的机枪打中,倒在父亲的身边,牺牲时只有19岁。父亲在山东全境解放后,随部队一路南下,一直打到解放海南。在他晚年,有一次我接他来我工作的外地小住,沿途他时不时指着公路上的地名标志说,当年曾经在哪里住过,在哪里打过仗。在车上我问他,年轻时从莱芜一直到海南岛,有没有坐过车。他答,那时候是扎着绑腿,扛着抢背着行李,边行军边打仗,不知跑了多少个日夜。过琼州海峡时,他们乘的木船被敌人的炮舰打翻,他和战友们抱着打坏的船板游过去的!

我们共和国的历史,是千万个体的家庭历史组成的。战争年代,牺牲了无数先烈,我们今天把他们作为先辈先烈来纪念,实际上他们牺牲时大都二十多岁,有的甚至才十几岁,正是青春好年华。但是,他们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去年建党一百周年,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又重温学习那段历史。为了实现初心和使命,实现始终坚持的理想和主张,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前赴后继的不懈奋斗,作出了巨大的自我牺牲。中国共产党自年创建至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无数的优秀战士。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一代代后人们,永远不能忘记历史,永远不能忘记先辈先烈。

祖父的坟,是一座矮小的土堆。去年清明节前,我和妻子,以烈士后人的名义,为先祖父立了碑。碑文是:先祖王仲信烈士之墓莱芜区方下土楼人,一九二零年五月生,一九四五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鲁中军区警备二团连长,一九四六年六月初一在历城龙山瓦屋脊战斗中壮烈牺牲。

王若迟写于年清明节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