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村民祭奠70年前的无名英雄

北京治白癜风的地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清明节临近,3月27日上午,井陉县中乐村的几位村民爬上村边山沟里,为牺牲的六位无名烈士扫墓。70年前,几位无名烈士为解放井陉煤矿牺牲,井陉县中乐村的胡风云、武三拉、曾春生、王秋元和王连贵等五位村民,接力守护,自发建起一座纪念碑。每年的清明节,他们都给烈士扫墓祭奠,让后人铭记先辈精神。

山沟葬着8位烈士

年4月16日夜幕中,晋察冀第三纵队包围了井陉煤矿外围据点。当晚10时,7旅21团3营9连从北门猛烈攻击矿山,战士们勇敢地越过两道深沟,17日下午解放井陉煤矿。战斗中,前线卫生所就设在北正村大庙内,抢救无效牺牲的战士,被安葬在该村与中乐村接壤的深沟里。

当年,中乐村十几岁的胡风云,目睹了8位战士安葬在村边土沟里的过程。胡风云讲述,牺牲的战士穿着灰色衣服,打着绑腿,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他们每位坟前都插着一块木牌,上面用毛笔写着烈士的姓名、原籍和部队番号。解放初期,北正村的干部曾带领秧歌队到烈士墓地演出祭拜。胡风云不识字,他请人根据木牌上的姓名、原籍写了八封信,自己亲自送往邮局投进邮筒,分别寄给八位烈士的家乡。不久,大同和河南的两位家属赶来迁走烈士遗骨,其余六位没有回音,依然埋在深沟里。

后来,胡风云年迈离世。同村的武三拉,家里的田地紧靠着六位烈士墓地,每次种地,他经常清理坟头杂草,用铁锹培出新土,担负守护烈士墓地。每年清明,他采回野花分成六份,敬献在六位烈士墓前。武三拉念叨:“你们为国捐躯,我就是你们的亲人!”

村民自发建立纪念碑

年,武三拉因为挂念烈士,吃不好睡不香。经过68年的风雨,烈士墓牌早已腐烂,坟头被平为耕地。给无名烈士建起一座纪念碑,成为武三拉最大的愿望。他和同村三位好友讲了想法,没想到一拍即合,大家愿共同完成这个心愿。说干就干,曾春生骑车跑了20里路联系做石碑的石材,石材厂经理听说给无名烈士立碑,表示分文不收;会书法的王秋元推敲了一星期编写碑文,选出最好的一幅;会石刻的王连贵精雕细刻,连续十天昼夜赶制。

年4月27日,武三拉组织村民用车拉碑,由于道路崎岖,石碑只能卸到高处,由十几位村民合力,把石碑抬到十几米深的沟中。众人齐动手,一座1.6米高、0.6米宽的纪念碑终于建好。看着庄严肃穆的石碑,武三拉和村民们泪流满面,高兴的像个孩子。

清明节给烈士扫墓

中乐村的武三拉、曾春生、王秋元和王连贵四人,年纪最大的74岁,最小的44岁。为解放井陉煤矿牺牲的六位无名烈士,建起了一座纪念碑。四人约定:每年的清明节前,要到烈士碑前扫墓,怀念先烈的光荣事迹。

临近清明节。3月27日上午,曾春生因在张家口打工,无法返回。武三拉带着红色塑料花、纸衣纸钱,糕点;王秋元带着花圈、烟酒等祭品,王连贵带着祭品,扛着铁锹,几人要给无名烈士扫墓。被村主任曾利元得知消息,他带领5名村民和北正村的李富忠,一起下沟参加了扫墓。李富忠还带来了平果和糕点等祭品。13位村民为柏树修剪培土,摆祭品,烧纸衣纸钱,读碑文,念悼词,最后大家三鞠躬。86岁的村民武顺英,曾参加过 ,今天也来为无名烈士扫墓,他动情地说:70年啦,你们为祖国和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生命,你们是这片土地的无名英雄!北正村民李富忠写了一首藏头诗:人民军队为人民,民族解放献终身,英烈攻矿流尽血,雄壮悲歌颂忠魂,永记先烈功德高,垂泪追忆英雄名,青春投身解放业,史记传教后代人。把每句诗的第一字连在一起,就是:人民英雄永垂青史!

文/侯福顺图/王会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