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6日讯3月26日是武汉市第16个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当天,捐献者家属、志愿者、医学院学生代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等来到武汉市石门峰纪念公园,致敬那些无私奉献的逝者。
眼角膜捐献者欧阳忻怡的父母,捧着鲜花,来到武汉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前,悼念自己的女儿。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摄
纪念碑前,市民凃正刚为父亲送上一束菊花,泪水止不住地从眼角滑出。他的父亲凃允霖是一名退休工人,也是一名老党员。年,凃允霖去世后,依其生前的心愿,捐献了遗体器官,他的名字被镌刻在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
“这里也会是我的归宿”,凃正刚指着父亲的名字告诉记者,早在十多年前,凃正刚已签署遗体器官捐献协议,为了尽可能让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他常年坚持锻炼。当天来扫墓,他是从欢乐大道下车后一路长跑到纪念公园的。每到3月26日和父亲的祭日,他就会来到这里怀念父亲。
“在离开人间时,我们也能够将足印遗留在时间的沙滩上……”当天,参与活动的人们齐声朗诵诗歌《生命的礼赞》,在他们身后的纪念碑上,刻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标语。
记者了解到,年武汉市开始启动遗体捐献,截至目前,全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人数已达1.8万余人,实现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多例,成功挽救了余名垂危患者的生命,让余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并极大地推动了医学教学和科研进步。
自年将3月26日确定为“武汉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以来,每年都会有市民自发赶来参与纪念活动,还有不少过路市民深受感动后现场进行登记。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开通了为纪念捐献者而建的网上墓园,方便亲属和市民缅怀。
“遗体器官捐献者中既有90多岁的老人,也有1岁的孩童,他们的无私大爱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骆钢强表示,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遗体器官捐献事业中,将爱传递下去,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重生”。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武叶通讯员顾俊芳吴旭晴)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