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次元壁是一个长期困扰无数人的难题,至今依旧无解,毕竟正常人是不会尝试绳子、压路机这些偏方的。
然而换个思路,在现实中还原二次元的场景,那难度似乎降低了不少,解决的方法也多了起来,但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前两天,一位星空摄影师为了还原《你的名字》中彗星划过天空的场景,在一颗名为NEOWISE的彗星光临北半球之际,带着媳妇一路狂奔,最终在西北戈壁完成了梦想中的画面。
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凑齐下才能完成的还原,堪称有生之年系列了。
而新海诚另一部作品《天气之子》上映之后,其实也有人做了类似甜到发齁的还原。
能够如此真实的还原作品中的场景,主要是因为日本动漫中许多取景本身就来自真实的世界。
事实上,这些年去日本旅游,除了富士山、浅草寺、东京塔等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观之外,最受欢迎的就是动漫经典场景的所在地,圣地巡礼的打卡行动在旅途中越来越常见。
到达那个熟悉地方,仿佛置身于作品中的世界,记忆里的故事如走马灯一般不断浮现。
不止是日本的作品,国内的《一人之下》随着剧情的推进,也在全国许多地方取过景,经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动画漫画如此,游戏亦是如此,以《刺客信条大革命》对巴黎的高还原度,在合适的角度,拿着游戏截图就可以完全融入巴黎实景,毫无违和感。
有原型的情况下自然是去寻找,但如果现实中根本没有原型,又该怎么还原呢?日本名古屋的一座纪念公园给出了答案——照葫芦画瓢,干脆建一个。
他们仿照《龙猫》中皋月与小梅所居住的老旧房子,原模原样的建造了一座特别的小屋。
房子从外观到内饰,包括摆放全部按照原作设计,达郎杂乱的工作场所、龙猫站牌、昭和时代的衣物等场景和道具都完美重现。
即便是《纪念碑谷》中那些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阶梯”,也可以巧妙地运用色彩、镜面、楼层间视觉差呈现出不可思议的视觉欺诈效果,瞒过眼前的观众。
不过一比一的还原,投入还是太大,同比例缩小的方式更加亲民,也更加常见。虽然场景缩小,但论还原的真实性和精确度,还是丝毫不差的。
比如这个《哈尔的移动城堡》主题的小屋,整个模型体积仅有0.28立方米左右,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屋制作者微博:-souji-)
屋子内所有物件都贴近动画,每一件家具的形状、打磨、上色都经过仔细琢磨;每一处装饰的花纹、肌理、质感都深思熟虑,细节到要判断动画中光影对物体颜色的改变。
不同的大神所选取的材料不尽相同,喜欢草缸的玩家利用各种水草和沉木,通过修剪和胶粘还原游戏概念图。
乐高爱好者则用2万多块乐高积木精心搭建出《最后生还者》里的街道场景,建筑的内部一样包含大量细节。
同样的就地取材,用高达模型配合城市景观演出08小队最后热血沸腾的一幕,是高达模型同好们的浪漫。
(图片来自鱼朵工作室大黄)
这种形神兼备的还原自然是极好的,但相比形来说,重点更在于神,抓住精髓是关键,神还原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
所谓道具不够,演技来凑,只要姿势够专业,神情做到位,即使条件简陋,还原的场景依然活灵活现。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人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动物”,因此只满足于还原几帧静态画面是远远不够的,名场面要动起来才行。
而对于日本少年カッセ来说,最渴望还原的名场面就是《四驱兄弟》中星马豪的绝技“冲锋战神龙卷风”,为此他找到对四驱车极度痴狂的工程师来帮助他实现童年梦想。
研究工学,改造车辆,特制赛道,在一遍又一遍的尝试调整下,冲锋战神终于像儿时动漫里的那样,带着他的希望与青春,旋转着飞向了赛道的另一头。
由于动画漫画里牛顿基本都被压在棺材里,所以一些很离谱的行为能轻易实现,但要在现实中还原,却需要精益求精的计算和试验。
学小当家做个菜,最难的步骤不在做菜上,而是如何将它正确的抛到盘子里。在弹幕计数君都阵亡的情况下,黑猫才完成了投石机彗星炒饭的还原。
当然,在具备一定实力的情况下,还是能和牛顿掰掰手腕的,翻拍小分队对《火影忍者》的硬核翻拍,节奏感和力度感就相当到位,表情管理也十分严格。
类似的硬核还原也出现在跑酷选手之中,爬完屋顶再爬塔顶,信仰之跃跳一跳,现代刺客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至于正规团队出品,国外特效工作室CorridorDigital拍摄的真人版《GTA》,其还原度之高更是令人惊叹,无论是主角六亲不认的嚣张走路姿态。
还是一拳锤死NPC之后爆出美钞的特效互动,一切都和游戏中的设定一模一样。
看得出,专业人士有内行的玩法,沙雕青年亦有独特的还原,只要爱玩爱演,突破次元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阅读推荐
本文转载自bilibili专栏—情报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作者专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