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在沈阳城的东北部有一个天然的大水池,水池里生长莲花。当时这个荒郊之地几乎没有人居住,甚至没有名称作为记号。随着来这里观赏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便以这个形状犹如柳树枝的湖水命名此地为“柳条湖”。
???清末,在沈阳城北部开凿水渠,引浑河水用以灌溉农田,这条水渠就是现在环绕沈阳的新开河。这条水渠修成后,柳条湖里的水渐渐干涸了。但是,柳条湖的名字被保留了下来。没有人料到的是,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铁道守备队自行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今哈大铁路公里米处),并反诬中国士兵所为,挑起了一场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东北地区遭受了日本法西斯的十四年殖民统治。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九一八事变,也称“柳条湖事件”。
????“柳条湖事件”是日寇集结侵华的军事信号,对日本侵略者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日寇占领东北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柳条湖事件”的发生地点都被日本侵略者视作“风水宝地”加以“纪念”。九一八事变不久,日本关东军就迫不及待的在爆破地点立了一块长条形的木质标志牌,上书:“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线路爆破地点”。
????
????一块单薄的木牌显然不能做足“宣传”文章。日本全面侵华后的年,继续做着征服中国、征服世界美梦的日军,想起了柳条湖——他们发动可耻战争的源头。为了纪念那次近乎“完美”的战争阴谋,在当年的爆破地点附近,日寇又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了一座所谓的“纪念碑”,并为该碑加上了宽大稳固的梯形基座。
???
???为了使这座碑更加醒目,日军不仅在基座正面刻了“爆破地点”字样,还在碑后数米之处,立了四个牌子,分别写上爆、破、地、点四个大字。同时,原有的条形木牌也一并保留。
???
???从远处看,整个碑就像是扎入底座里的一枚炸弹。因此,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作“水泥炸弹”或“炸弹碑”。
???该碑通高6.61米,由粗糙坚硬的钢筋混凝土制成,下窄上宽,整体形状酷似炸弹的尾翼,有方形底座,占地总面积平方米,由日本关东军忠灵显彰会奉天委员会设立。日本人将其称之为柳条湖爆破地点纪念碑或柳条湖战迹纪念碑。此碑不仅是对爆破地点的确指,更是对侵略阴谋的褒奖,就像是杀人凶手在作案现场给自己修建的“功德”牌坊。年5月23日,日本关东军忠灵显彰会奉天委员会举行了盛大的柳条湖战迹纪念碑揭幕典礼,九一八事变之夜担任进攻北大营的日军战地最高指挥官、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长,已由中佐升任为时任东京宪兵学校校长的岛本正一少将和九一八事变之夜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爆炸组织实施者、已由中尉升任大尉的河本末守及日军官兵等参加。以此来纪念日本称之为“满洲事变”史上柳条湖爆破地点之“辉煌耀日”。
???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沈阳军民把这座碑推倒在地。这座碑的倾覆,标志着那段悲怆历史的终结。此后的40多年里,曾经荣耀一时的“炸弹碑”,躺在柳条湖附近的哈大铁路的荒草中。至年三年间,我在其附近的一所学校读书,曾经数次站在荒草中的这座碑上,但对其来历一点也不清楚,甚至误以为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现在回想起来一是可笑自己的年轻无知,同时也说明当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宣传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薄弱程度。
???
???年9月18日即九一八事变爆发六十周年之际,在荒草中沉寂了46年的“炸弹碑”,被“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收藏,后命名为:九一八事变柳条湖爆破地点碑。柳条湖爆破地点碑没有碑志,也没有铭文,但它的每一寸混凝土都浸透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嚣张。它是日本关东军对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而武力侵占中国东北所谓赫赫战功的一种炫耀,更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武力侵占中国的铁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