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革命老区,大丰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有许多红色印迹。在那段峥嵘岁月里,革命先烈们追求信仰,用热血、汗水浇灌和解放了这片土地。如今,我们再次探寻这些战斗遗址,聆听革命故事,仍能感受到那段岁月的光辉和红色精神的激越。只有将当年革命先辈们的初心使命扛在肩上,才能更好地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在为民路上行稳致远。
白驹镇的狮子口桥畔,环绕四周的苍柏使得这里格外安静肃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然矗立的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碑上刻有“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几个大字,22.6米的碑身宛如一把双刃宝剑直插苍穹,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熠熠生辉。
“这是为了纪念八路军和新四军会师,于年建的纪念碑,碑上的字是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的新四军第三师原副师长、新成立后曾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上将亲笔手书。”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地负责人丁日旭告诉,纪念碑顶端浮雕象征八路军、新四军是领导下的两支抗日武装,而碑基上刻着的碑文则清晰地记载了两军会师的风雨历程。“年7月,新四军奉命渡江,开辟苏北。在取得黄桥决战胜利后,继续挥师北上。与此同时,八路军黄克诚部从淮海地区南下。年10月10日,新四军与八路军一部在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在刘少奇政委和陈毅代军长的领导下,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东方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为继先辈大业,创后世宏图,特立此碑,以资纪念。”
狮子口会师联欢场景
在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后方,是会师纪念地文化展示区。“展示区的主体建筑,从外观看,象征着两军会师的两面红旗。纪念碑一侧广场上14面红旗,象征着从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年9月2日结束,共14年的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抗战。”丁日旭说,会师纪念地内部的展陈主要是以会师为主,围绕八路军和新四军会师的时代背景、华中抗战指挥部的建立、新四军军部的重新组建、粟裕带领的一师在苏中地区、黄克诚带领的三师在苏北地区的战斗、建设故事展开,该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展陈面积平方米,会师文化展示区以全史馆的形式分为日本侵华,全民抗战;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同侪并马,会师白驹等5个部分。
“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几个字,让我们永记:年10月10日,狮子口。从此,普普通通的村落,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
时光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年,中央根据抗战形势,指挥新四军、八路军向苏北发展。而盘踞在苏北的国民党顽固派苏鲁战区副司令韩德勤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打算先消灭南边黄桥一带新四军,再解决北线的八路军。大战一触即发。同年10月初,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新四军痛击“韩军”,取得黄桥决战重大胜利,并乘胜北上,7日占领海安,8日占领东台。连日作战的军队需要休整,9日二纵队六团奉命进驻当时的交通要塞白驹,迎接南下的八路军。
狮子口会师亲历者李元祥
就在新四军决战黄桥期间,为支援新四军,根据中央军委和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的命令,黄克诚率领八路军五纵队日夜兼程南下,接连解放了东坎、阜宁、益林、湖垛、盐城,粉碎了韩顽军队阻击的阴谋。八路军五纵队一支队一团三营于10月9日进驻大冈、刘庄。新四军六团部队进驻白驹后,参谋长柴荣生打电话与刘庄八路军部队取得联系,双方一致商定于10月10日上午,由八路军方面派部队到白驹与新四军会合,召开两军会师联欢会。
白云山原是白驹一座寺庙遗址,年春被日军烧毁,留下的仅是残垣断壁。但在年10月10日,原本冷清的废墟上方忽然沸腾起来,像是被注入了一股全新的生命力。此刻,两军会师联欢会正在这里召开。“我记得,这里挤满了人,锣鼓喧天,鞭炮声不绝于耳,当地工商界人士和群众夹道热烈欢迎八路军、新四军,院墙上贴满了标语:‘热烈欢迎八路军老大哥!’‘热烈庆祝新四军与八路军胜利会师!’……瓦砾堆上临时搭了一个主席台,台子的正面悬挂着一面红布横幅,上面写着‘庆祝八路军新四军胜利会师联欢大会’。”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当时只有16岁的李元祥参加了两军会师的联欢会。如今已97岁高龄的他,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内心依然十分激动。联欢会由新四军六团政治处主任林胜国主持、团长池义标致欢迎词,八路军方面带队的民运股长文进等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两个兄弟部队相互赠送在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新四军方面还设宴招待久别重逢的八路军战友,宰了几头猪,买了牛肉、鱼等,他们用面盆当菜盆,用瓷碗代酒杯,互相敬酒、互相祝贺,会场里掌声连绵不绝,所有人全部沉浸在欢乐的热烈气氛中。“大家高唱《会合歌》,喜悦的眼泪和话语怎么也道不尽。我们当地老百姓也做了许多烧饼送给战士们吃,战士们执意要给钱,还说‘坚决不白拿百姓的东西’!”李元祥感动地说,看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部队,老百姓们纷纷拍手叫好。先头部队会师后不久,陈毅特地乘汽艇沿串场河北上,驶入盐城,慰问南下的八路军指战员。黄克诚代表部队赶到盐城相迎,这是两人自井冈山分别后的首次相逢。陈毅激情难抑,为两军会师挥毫写下诗篇《与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同志中有十年不见者》:“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后来,张爱萍还作了一首和诗:“忆昔聆教几多回,抗日江淮旧属归。新四军与八路军,兄弟共举红旗飞。”
会师纪念雕塑群像
“两军会师狮子口,军民齐心打鬼子。”现在狮子口很多老人都知晓这样的口号,不少会师故事也仍在白驹镇口口相传。八路军、新四军驻扎期间,军民关系非常融洽。白驹镇上有位金大嫂,家里住了一名新四军干部。一天,这名干部不小心把水瓶打碎了,执意要赔,金大嫂坚决不同意。不久部队开拔,金大嫂这才发现,这名干部把一双雨靴悄悄留在她的家中,并留下一张字条,说损坏了老百姓的物品,内心始终过意不去,雨靴算是抵水瓶的。那个年代,雨靴是稀罕物,即便下雨大家也都是光脚赶路,金大嫂对这双雨靴倍加爱惜,只有孩子雨天上学才拿出来用一用。军民一家的鱼水情谊可见一斑。
过去,八路军、新四军在白驹狮子口会师,为这片古老的土地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如今,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来到胜利会师群雕的党旗宣誓展示板前,在解说员的讲解下,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影片……大家驻足凝视,深刻感受,缅怀先烈。“这种‘铁军’精神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明白了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白驹小学六(2)班的刘婉舒认真地说。“作为白驹人,我从小听着会师故事长大。白驹镇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看到了白驹镇发展得越来越繁盛。如今我73岁,党龄也有49年,我们党和军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淬炼出的先进本质,值得我们永远记忆和传承。”白驹镇老干部一支部支部书记王月凤深情地表示。
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地外景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历史长河波澜壮阔,革命先辈身上甘于奉献、心系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