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四年《重修印屿斗门记》(拓片)。
清乾隆十四年《重修岩头陡门记》(拓片)。
1月15日,乐清市档案馆在市区可楼召开“特殊载体档案”征集编研工作座谈会,围绕两件新近进馆的石刻档案和“特殊载体档案”的征集编研工作进行研讨。据悉,这是乐清档案馆成立61年来首次举办档案工作专题座谈会。与会人士对这种座谈方式和座谈效果表示高度赞赏。
“特殊载体档案”是区别于常见的纸质档案的一个档案分类概念,具体是指以甲骨、泥板、金石、简牍、布料、竹木、砖瓦、陶瓷、胶片以及缩微、电子、数字介质等为载体,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记录。简单地讲,只要是保存了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无论以哪种材质和技术形成记录,都可以视为档案。
由于“特殊载体档案”载体的特殊性,社会知晓程度相对较低,各级各类档案馆的馆藏量往往偏低,利用频次也不如纸质档案那么高。以“石刻档案”为例,目前已公开馆藏信息的综合档案馆,全国仅有四家,浙江省内尚未见相关信息。
南宋绍定六年《大宋天水夫人裴氏圹志》。
南宋绍定六年《大宋天水夫人裴氏圹志》(拓片)。
年12月和年1月,在各方支持下,乐清市档案馆接收征集了两件珍贵的石刻档案,一共是三面文字记录。其中一件档案的正面为元至正四年(年)形成的《重修印屿斗门记》,背面为清乾隆十四年(年)形成的《重修岩头陡门记》;另一件为南宋绍定六年(年)形成的《大宋天水夫人裴氏圹志》。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这两件档案所记录的历史上限,分别居全国同类档案第二位和第一位。
《重修印屿斗门记》和《重修岩头陡门记》石刻档案原本是树立在城南街道石马社区印山西侧陡门遗址边上的记事石碑,最初是元至正年间乐清县达鲁花赤(蒙古语,意思为“掌印”,与“县尹”同为元代的一县主官)笃壑海牙篆额树立,记录了县尹陈志中重修印屿斗门(陡门)的事迹,并追溯了北宋治平年间乐清知县焦千之创建陡门的历史功绩。清乾隆十四年,印屿陡门(也即岩头陡门)再次维修,并在其背面刻字,将原来的方形顶削为穹形顶。大约在年,因修路移动石碑,致使右下角损坏。年初,石马整村拆迁后,一群身份不明的外地人搬起石碑企图运走,被当地群众制止,并临时存放在一座庙宇内。当年11月份,市政协专题调研组根据叶朝晖的摄影记录寻访到了石碑,并公布了相关消息。12月份,市档案馆会同城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及原石马南村干部群众,在实地察看、对照地方志做出史料价值评估后,依据《档案法》第二条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定其是历史上的乐清县政权形成的文字记录,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城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依法向市档案馆移交,12月6日接收进馆永久收藏。
《大宋天水夫人裴氏圹志》是乐清赵姓“花园赵”始迁祖赵伯药孙媳的随葬碑铭,大约于年在城区西山一处俗称“四窠坟”的自留山地因开山种树挖掘出土,野外抛置十多年后,又被当作普通石材使用了二十多年。年7月,由市民赵典骝、赵祥林出资买下,但找不到合适的保存处所,经陈绍鲁、虞海泽介绍,自愿捐赠给市档案馆,于年1月7日征集进馆永久收藏。
座谈会上,与会人士对两件石刻档案的史料价值作了全面的评定,对移交、捐赠者的义举表示高度赞赏,希望市档案馆在妥善保管档案的同时,尽快启动档案开发编研等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多途径做好各类载体档案的征集工作。与会人士还围绕城乡建设中档案、文物保护,野外调查中掌握的散处档案、文物保护,文史资料工作、史志修编、文献整理与档案工作,档案部门与文物部门的协作互动,档案与谱牒等民间文献的关系,历史上珍贵档案文物的灭失与时下的抢救整理,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征集、编研等话题展开讨论,发表意见。
市档案馆负责人在听取座谈发言后表示,这次选择了一处文化人集聚的民间场所召开座谈会,目的是向全社会传达“开门办档案”的心意。档案记录的核心是人的活动,做好档案工作关键在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档案人”。两件石刻档案在历尽沧桑后得以存世、进馆,成为千秋万代可见、可读、可资利用、可供怀古思今的历史记录,首先要感谢各方人士的真情对待。市档案馆一定会管好、用好包括它们在内的所有馆藏档案,不负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厚望。
该负责人强调,档案是一笔一划记录下来的,只言片语、残卷剩石都弥足珍贵。档案的珍贵价值,往往要放在历史大背景和社会大视野内才得以体现。以乐清档案馆为例,此前我们有档案记录的历史只有年,上限是清同治九年(年);两件石刻档案的进馆,使这个数字依次延长了年和年,现在我们有档案记录的历史长度是年,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个值得骄傲的长度。从年到年,画出这年历史“延长线”的,是两块刻着文字的石头。如果有更多的“石头”“木头”“纸片”以及声像等等充实进来,我们的历史将会更加丰富、更为饱满、更有“营养”。
该负责人希望各界仁人志士秉持开放的心态,通过捐赠、寄存等方式,把珍贵档案托付给档案馆,市档案馆也将本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档案的收、管、编、用各项工作,让档案守护历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
座谈会发言摘要
座谈会现场。
陈绍鲁(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举办这样的座谈会十分必要。石刻档案价值重大,可以补充地方志失载的内容,订正宗谱的误载。元代石刻档案实际上是重新发现,首先由参加市政协“城中村改造村文化记忆留存”专题调研组的市文史资料研究副会长张朋强发现,此前,叶朝晖也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