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伦敦往西的马洛小镇,和著名歌唱家沈洋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153159.html

文|纪硕鸣

网上对马洛的介绍不多,但这却是一个风景秀美,气候宜人的典型英国小镇。不仅是传统红砖红瓦的英式建筑,英国人的绅士文明、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在此地表露无遗。

这里还就是英国白种人的天下,不像伦敦般五湖四海。不喧哗的小镇,听不到警笛长鸣。身处泰晤士河边,水流和鸟鸣给你的反而是安静。

能认识马洛小镇全因为著名歌唱家沈洋。这位音乐大师,仅在我的朋友圈看到我晒出温沙古镇的观感文,问我要不要去马洛,在静静的泰晤士河边上,他正在马洛度假呢。

马洛(Marlow)是英国的一个小城镇,位于英格兰白金汉郡南部泰晤士河河畔。这个名称在年第一次被记录,并称为Merelafan,在古英语的意思是“池塘排水后留下的土地”。

从伦敦去马洛,地铁接火车,在梅登黑德火车站的特设的单轨支线,登上干净舒适的绿皮火车,20来分钟到达目的地。

沈洋已经预定了TheIvyMarlowGarden餐厅,一家非常传统、地道的英国餐厅。外表不起眼,绿色的门面,但入内很大,装饰丽,还有花园的室外座位。菜单上没有套餐,都按头盘、正餐和甜品或咖啡点的,让人享受自由选择。

沈洋一直在外留学、演出,完全适合这样的程序。他以主人的身份作出安排,将最好的餐肴介绍给你,从饮品开始,一样不少。马洛最著名的餐厅,菜品和服务一流,连上来的一杯白水,都可以选择带气泡的。

和沈洋这位著名音乐人,我们其实还只是第三次见面,就如老朋友般的友善、随意。他侃侃而谈,很率性。歌唱得好,人也好。

差不多是十多年前的故事,沈洋青年才俊,到香港演出,经本家大姐纪文凤介绍,我去采访沈洋。记得那时是他人生又一次得大奖,那可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音乐大奖。

年6月,沈洋作为最年轻的参赛者,在全球最高级别声乐比赛之一的英国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赛中获得惟一金奖,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琼·萨瑟兰女爵为他颁发了象征比赛优胜者的威尔士皇家水晶奖杯。我作了报导,写了专访。一面之缘,之后也没有再联络。

想不到,缘份没有就此结束。年的12月18日,在上海的音乐大厅,有机会观看谭盾的最新歌剧《敦煌慈悲颂》,沈洋是受邀的男歌唱家。坐在台下,我认出了他,毕竟名字好记,人也阳光。歌剧结束,在朋友为剧组举办的庆功宴上,我和沈洋再次相聚,没想到他还记得我,并翻出我的那篇报导,这成为我们得以继续联络的纽带。

这一次,我们又在泰晤河畔相会,实在是难得。更让我收获巨大的是认识了马洛。这个似画又如诗一样的小英国小镇,除了美艳如画、安逸如诗,看哪里都有故事。

横跨马洛泰晤士河上的马里殴桥是小镇标志,记载自国王统治以来爱德华三世的历史。目前的桥是一座悬索桥,由威廉·蒂尔尼·克拉克于年建造。至今,桥的拱门还只能由一辆车通过。来往车辆要互相谦让。

天色明朗,站在大桥上,你可以一整天欣赏泰晤士河,河面上的游艇、小船,天鹅、野鸭,两岸风格迥异的建筑辉映成趣。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阵亡战士的纪念碑,古老教会的建筑就分布在泰晤士河两岸。

长长的主街,遍布餐饮、商店,种类繁多,大多是品牌店。这是一个富人小镇,看得出这儿居民的生活质量。

看到一位老人手拿着拐杖坐在一辆大奔车头上,我好奇上前问,有需要帮忙吗?老人说没事,我说这车是您的吗?他说,是的。问我哪里来,我说来自香港,他说年代,他在香港当过兵。老夫妻俩住在小镇上,中午出来找餐厅吃饭。

享受,可能是这个小镇人唯一的追求。很好的居住环境,居民们的产业可能都在小镇以外。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