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民国大师王国维和他的投湖之谜

白癜风应注意些什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04287.html

文/杜豆豆

人说他是清朝遗老,为大清殉国说自杀。梁启超为他正言说,他是“伯夷叔齐的志气”;他头脑冷静、性格平和、情感浓厚;他的绝活是甲骨文研究;他做学问写文章,篇篇都有新见解,为学严谨,有大学者气象!

他,就是王国维。

翻翻民国风月,讲才子佳人爱情浪漫的多,看多了不免审美疲劳。我来点儿冷门的,讲讲搞学问的民国大师们。

今天就来先说说这第一位:王国维。

王国维,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

王国维有一大串标签:

历史学上是这样的: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

文学上是这样的:诗人、文艺理论学家;

哲学上是这样的:哲学家、国学大师。

学术界是这样的:南通和江苏师范学校教师、仓圣明智大学教授、清华研究院导师。

官场是这样的: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溥仪师傅。

一句话综述结语:近代中国著名学者。

所有的名头都不是白给的,没成就哪来奖章,没努力哪来成就?

幼年的王国维先生也曾为走科考而苦读,怎奈总过不了乡试。于是,干脆放弃科考。

22岁时到报社当校对,下了班就去罗振玉的一个研习社学西方科学,后来结识罗振玉,被罗振玉资助去了日本留学。

从日本回来后,罗振玉推荐他去了南通和江苏师范学校执教,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文学研究是他埋头研究的领域。出了一系列著作:《汗德(康德)像赞》《哲学辨惑》《论性》《红楼梦评论》。

29岁,跟着罗振玉入京在清政府学部任职,出了《人间词话》等。因《人间词话》被冯友兰盛赞为“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人”。

到年辛亥革命(34岁)他逃居日本京都时,已经有著述62种。从此以清遗民自居,开始穷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

年(39岁)返回上海,为哈同编撰《学术丛刊》、为南浔蒋汝藻编撰《密韵楼藏书志》,作《毛公鼎考释》《殷周制度论》等文,《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殷卜辞中所见先王先公考》等专著,编《裸礼榷》等。

年(46岁),任废帝溥仪师傅,得以检阅皇宫内藏书古物,并结交名流,治学于敦煌学、汉简学、元史学、西北地理学。

年(47岁),冯玉祥将废帝溥仪逐出紫禁城,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欲与清朝遗老共投金水河被阻拦。

年(48岁),经胡适建议被聘为清华研究院导师,王国维起初婉辞,后托请溥仪下诏方才应聘,其弟子大多成了后世大家,比如:赵万国、徐中舒、谢国桢、王力、姜亮夫、史念海、周传儒、陆侃如、罗根泽、姚名达等等。

年(50岁)6月1日,36名研究院毕业生举行了叙别宴会。梁启超在席间致辞,鼓励大家将研究院建成“国学重镇”,当夜王国维先生点头不语。

然而,第二天,成就如此昭然的一代大家,却投昆明湖自杀而死。据称,他在颐和园石舫枯坐良久,后从鱼藻轩跃入湖中。人们在他的遗物中发现遗书,上面写着: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

梁启超、陈寅恪、吴宓等数百人为他献上了挽诗挽联。他最后被葬在了清华园东。

有人说,王国维先生是愚忠。我不能认可。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有段话,我极为欣赏。他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有如此洞明的人生境界观,怎会为愚忠而抛弃生命?

年王国维先生两周年时,清华大学研究院建立“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碑文由陈寅恪撰,梁思成设计。

碑文中,陈寅恪写了这么一句: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我认为,这句才是更客观的评价。

”十七年家国久魂销,犹余剩水残山,留与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契文奇字,谬承遗命倍伤神。“

国家动乱,文化衰落,一介书生,不能以所学安国,反被武夫所逐。这种理想的破灭,怎能不让毕生努力为学的静安先生,心如死灰呢?

你怎么看民国大师王国维的自杀和他的一生?

欢迎留言,一起聊聊你的想法!

(本文结束)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