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架丨倾心制作30年,刘梦溪新著王

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https://m.39.net/disease/a_9192492.html

文/王卉

近日,著名文史学者刘梦溪新著《王国维和陈寅恪》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

刘梦溪先生以研究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思想与人物著称,尤其对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的研究独树一帜,是海内外公认的研究陈寅恪的专家。其研陈的特点,一是连同陈氏家族一起研究,二是与王国维一体比较研究,学界老辈称之为“王陈并治”。《王国维与陈寅恪》是其是三十年辛苦经营的倾心之作。王国维为何以五十岁的盛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陈寅恪缘何在晚年转而“颂红妆”撰写《柳如是别传》,本书在钩沉索隐各种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说。

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王陈关系最近,盖因气类相投也。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许我忘年为气类”、“风义生平师友间”,是两人关系的写照。王国维自沉后的第二年,即年,清华国学研究院师生议决为王先生建立纪念碑,特请陈寅恪先生撰写碑铭,陈先生毕生秉持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在此碑铭中提出。

年陈寅恪为《王国维遗书》撰写序文,则将王的为学内容和治学方法概括为“三目”:一是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是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并赞颂王的此三类著作“足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挽词序》《纪念碑铭》《遗书序》是陈寅恪关于王国维的三大著论,《挽词序》写的是文化理想,《纪念碑铭》写的是学术精神,《遗书序》写的是学术方法。有此“三著论”,可知寅恪先生是王国维的真正学术知音。

王国维和陈寅恪是20世纪中国文化星空的双子星座。谈论王国维的学术地位、学术精神和文化意义,离不开陈寅恪对其学问内容和学术精神的阐发,同时也可以说,陈对王的“三著论”也可以移用于对陈寅恪本人的评价。陈寅恪所概括的王国维的学术精神也就是陈寅恪的学术精神。

本书是刘梦溪研究王国维与陈寅恪两位学术大师的代表作,有分论,有合论,重在阐发王陈的心路历程和学术思想与学术贡献。最早的一篇写于年,最晚的一篇定稿于于年,真的是持续三十年的倾心之作。本书的写法带有学术传记的特点,实际上也可以视为王陈两位大师写的学术评传。如第一章是王国维和陈寅恪与吴宓的合传,第二章是王国维的长篇全景传记,第三至第五章,是王国维的思想和传记的补论,其中有传,有论,有述,有释。第六至第十章,是陈寅恪的传记,其中有家学渊源之传,有学术思想之传,有心路历程之传。尤其第六章《陈寅恪的家学渊源和晚清胜流》,不只是为陈寅恪作传,也在为陈的祖父陈宝箴和父尊陈三立作传。但又不是文学家的传记写法,而是当代学者为前辈大师写的思想评传和学术评传。值得注意的是,刘先生的叙论语言也有“刘氏特色”,繁难的学术问题,经梦公的叙论拆解,变得明白如话。这种典雅、浅出、易懂的斯文风格在当下学界比较少见。

刘梦溪通过对王国维与陈寅恪的研究——其实还有钱钟书和马一浮,也是他情有所钟的对象,通过对这些大师的研究传写,探达到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以及另外一些现代学者何以不能安立之因。王、陈等学术大师在吾国面临转型的历史时刻和文化传承进退失据的历史时代,既有文化定力,又有文化认同和文化担当,称得上百年世变的文化英雄。读他们的书和刘先生在此书中对他们的生动传写,我们每个人都如同受到一次精神洗礼,依稀看到自我安身立命的途径。

刘先生在文化界享有清誉,他对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钱钟书等前辈学术大师的深研精读,向为学界知情者所称道。他的研王研陈研钱研马堪称一个现代的文化皈依事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