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徒步运上山髽鬏zhuajiu

白癜风病会传染吗 http://m.39.net/pf/a_7043378.html

撰文│王海燕

纪念碑部件由人工背负到山上。

志愿者们在山顶安装、擦拭纪念碑。王海燕摄

“抗击日寇的将士们,我们给你们立碑了,你们安息吧!”上周六,门头沟髽鬏(zhuajiu)山海拔米的主峰顶,一座祭奠无名抗战烈士的纪念碑悄然落成。没有运输工具,重达公斤的纪念碑被拆分成六个部分,再加上水泥、钢筋、石子等辅助材料,全由当天参与立碑活动的志愿者们徒步肩背手推一点点儿运上山顶,整个过程历时八个小时。

髽鬏山位于门头沟中部,是京西名山之一。“去那儿爬山的人挺多,但是极少有人知道,79年前髽鬏山地区曾发生过一次惨烈的战役。”发起这次立碑活动的志愿者杨国庆告诉记者,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1个多月,中日双方的精锐部队在髽鬏山有过20多天的激战,数千中国将士在这场战役中阵亡。但因为历史原因,髽鬏山战役留存的记载并不多,近80年来鲜为人提及。这次志愿者们筹资立碑,就是想唤醒这段蒙尘已久的记忆,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段历史。

参与立碑活动的志愿者有40余名,有经常到门头沟地区徒步的驴友,有抗战历史研究爱好者,有抗战老兵后人,还有髽鬏山周边法城村、梨树台等村庄的村民。纪念碑按计划要立在髽鬏山海拔米的主峰顶上,但山上没有正规道路,运输车上不去,志愿者们决定采取分组、接力的方式,把建筑材料一块块背到山上去。

上周六凌晨4时,由法城村79岁的杨维祥老人带路,运碑的志愿者队伍出发了。公斤的纪念碑,由基座、主碑、碑帽等6个部分组成,最沉的是主碑,重达45公斤。这6个大件,没有负重经验的人根本不可能背上山,协助这次活动的法城村村委会请来了10多名背夫志愿者。背夫分成6组,轮流背负大件,每组有2到3名志愿者协助。另外砌碑用的水泥、钢筋、石子儿以及铁锹、镐、铲子等工具,也由志愿者们分组运输。到山上和水泥用的自来水,事先装在四五十个大矿泉水瓶里,志愿者在出发前,根据体力情况,每人拎1到2瓶,每瓶的负重就有两斤。

苍茫夜色中,队伍在狭窄的山路上逶迤前行。髽鬏山没有进行正式的旅游开发,山上仅有的几条道路都是过去上山种地的村民用脚踩出来的。夏天雨水多,山上草木繁盛,羊肠小道被荆棘枝条挡得严严实实。带路的杨维祥老人拿着手电,小心探视脚下的每一步路。“往左,靠山的里边走,千万要注意安全!”老人每走数十米,都要向队伍后面大声呼喊。从出发地法城村村南,到达主峰顶须翻过四道山梁,最险要的路段,道路仅有两脚宽,一个不小心,就会摔进深沟里。

50多岁的杨国庆和另外两名志愿者,跟在一名背夫身后。45公斤的主碑,堪比一个成年人的重量,在平地上背着尚且费力,更何况是爬陡坡,钻密林。趁着背夫休息,刚做完膝盖手术没两个月、迈步都有些吃力的老杨自己尝试着背了几百米。“不为别的,就为表达自己对烈士的一点敬意。”

杨国庆是一名抗战历史研究爱好者,长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