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承载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在江西省浮梁县蛟潭镇梅源村,有一名84岁的老党员,义务管理散葬在村里的烈士墓24年,被村里传为佳话,这个老人名叫胡加水。在建党周年前夕,记者采访到这位有着62年党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耄耋老人。
初夏的浮西山区凉风习习,景色宜人。记者在该镇村干部的陪同下,见到了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胡加水。他正在义务给村里绿化带进行修剪,眼前的他精神矍铄、手脚麻利,根本不像是一个84岁的老人。据介绍,老人出生于年,年参军入伍,在福建某部队服役,年退伍回家。先后在大队(后改为村委会)任大队长和村主任。期间,他身先士卒、甘于奉献、吃苦耐劳、勇挑重担,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使村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至今村民对他任职期间所作出的贡献褒奖有加。年因为年龄的原因,胡加水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仍发挥一名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义务为村里做了许多好事善事,如打扫环境卫生、修剪绿化带、管理村里老年活动中心、主动去协助村里做一些公益活动等,每天总是忙得不亦乐乎。
梅源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也是一片有着红色故事的热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该村的进步青年胡文章就是中国同盟会会员。年11月,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抵达景德镇时,临近各村就以梅源村为中心成立了农民协会,许多革命先烈曾经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有的在这里光荣牺牲。胡加水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来后,针对散葬在村里的三座有名有姓的烈士墓,主动承担起维护、修缮和管理的责任。每年清明节都要去给烈士墓扫墓,平时只要发现墓前长了杂草和树木,就会及时清除掉,保持了墓前干净整洁,这一干就是24年。他告诉记者:“革命烈士为了人民群众牺牲了,作为后代有责任、有义务把墓看守好。只要我活着,只要我能动,我就要把烈士墓看护好,以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烈。”
为了让梅源年轻一代铭记这段红色的历史,年7月,胡加水倡议为在梅源开展红色革命斗争牺牲的革命烈士立碑以示纪念,并带头捐资元,村民们也纷纷响应。如今,这个纪念碑高高耸立在梅源村,成为教育后代“不忘革命传统、珍爱和平生活”的重要教育场所。
“胡加水同志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退休后,依然保持党员本色,吃苦耐劳,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既出力又捐钱,以实际行动践行老党员本色。我们村全体党员干部都以他为榜样,不忘初心、奋发努力,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梅源村党支部书记程平安表示。
END来源:学习强国-景德镇学习平台编辑:胡海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