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自治县良田镇坝草渡口红军渡江纪念碑
年4月16日中午,位于北盘江东岸的镇宁自治县布依族村庄坝草村迎来了中央红军长征西进的右路纵队先遣队——红三军团十一团,他们作为渡江先遣部队,先期抵达北盘江边,为红军大部队渡江作准备。
先期抵达镇宁的中央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受到沿途群众的热情款待和帮助。为顺利渡过北盘江,中央红军在镇宁自治县六马乡板袍村建立渡江指挥部,派出先遣人员抵达北盘江畔,察看江流水情。但由于黔、滇、桂军阀联合巡江查航,提出“防共、抗红”,禁止民用、商用船只在北盘江通航,原有的船只已不知去向。
看到水流湍急的北盘江,没有桥,也没有船只,几经下水试探,还是过不去。先遣部队便找到当地布依族老人,寻求渡江办法。坝草寨老人王凤昌、杜少先组织群众商议,大胆提出囤箩木板架桥过江的设想,得到红军先遣队的赞同采纳,并号召各家各户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共同帮助红军渡江。
在两天的时间里,坝草布依族群众与红军战士齐心合力,把村民盛装粮食的囤箩腾空,送到江边装上石头,再沉入水中,把斑竹捶绒,搓成斑竹索,用斑竹索将囤箩串起,两头固定在岸边的岩石上,再铺上村民们撤下家里的门板。经过军民合力,紧张施工,17日下午,一座装满河砂、石头的大囤箩架设的浮桥横跨江面,连接两岸。老人王凤昌、杜少先与团首长张爱萍、邓国清、兰国清看着架好的桥,试着走上桥去,掩饰不住内心激动,连连称赞。没过多久,彭德怀、杨尚昆、李富春亲率的大部队长龙阵一般从喜艾山顶一路快速走来,开始有序渡江。
18日傍晚,北盘江畔的坝草夕阳辉映,江山如画,中央红军长征部队右路纵队的全体指战员通过这座融军民鱼水情深的“天桥”,成功抢渡北盘江,踏上了新的征程。
如今的坝草北盘江渡口水势平缓,江水碧绿。江渡口不在用于渡江,人们都改走更方便的道路桥梁。可是依然可以从竖立在北盘江边的红军渡江纪念碑上的浮雕中,看到当年军民一起搭建浮桥的情景。
来源:镇宁自治县纪委县监委
审核:陈廷国
编辑:甘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