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名家忆文系列·沧桑岁月》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茅盾给女婿萧逸的那些信
文
钟桂松
■“亚男更使我疼爱”
茅盾晚年回忆女儿沈霞(亚男)时,有这样一段话:
我只有两个孩子,而亚男更使我疼爱。她聪明、刻苦、懂事、有志气,比阿桑成熟得多。她从小爱好文学,高中时代能写出优秀的散文而得到老师的赞赏,德沚常说:你的文学细胞遗传给亚男了。她的英语程度不低,在延安又是抗大俄语班的高才生。她早已入党。她的爱人萧逸是文学工作者,曾经是她的同学,他们在四二年秋订婚,四五年(应为年)结婚。婚礼十分简朴,简朴到使我和德沚心痛。
萧逸原名徐德纯,江苏南通竹行镇人,年6月生。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萧逸不再升学,到上海乐器厂当工人,制作口琴和钢琴。抗日战争开始后,萧逸投奔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成为“鲁艺”文学系的第一期学员。毕业后,萧逸担任周扬的秘书,年延安大学成立时,他考入延安大学俄文系。据说他的口琴吹得很好,文笔也很好,所以和茅盾之女沈霞有许多共同语言。
年,茅盾夫妇与儿子韦韬、女儿沈霞在香港寓所
在沈霞和萧逸确立恋爱关系后,茅盾非常关心萧逸,他在年8月16日给女儿沈霞的信里写道:
萧逸的来信(七月五日)已经收到。他身体不好,是不是有什么病呢?我们在接到他这次来信之前,问过何其芳、刘白羽,早知道他在鲁艺工作。我们今天不写信给他了,希望他有工夫时写信来。身体不好,倘有病,医生怎么说,也写信来让我们晓得。
茅盾夫妇曾经专门向从延安来的朋友何其芳、刘白羽等人打听、了解萧逸的情况。经组织批准,沈霞与萧逸在年10月初结婚。10月5日,沈霞向父母报告了这件大事:
告诉你们一件事,就是我和萧逸已登记结婚,算是有了一个正式的关系,但究竟何时结,尚未决定,看何时方便,现在只是在法律上获得根据罢了。原来准备见到你们时再说的,但现在由于我们都想安心学习,为了避免许多麻烦,如流言、注意、好奇等,决定就这么办了。
年,沈霞和萧逸在延安
■女儿意外离世
收到女儿的来信,已是11月5日了,茅盾夫妇立刻写了回信,对女儿的决定表示肯定与信任:
我们虽然尚未见过萧逸,可是从前你曾经来信描写过他,而且他自己也来过一两封信,所以,我们也就有了个印象。我们相信,我们的女儿在这事的选择上是用了比较审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的,我们同时也喜欢她的选择不以虚荣和外表为对象。我们喜欢在生活中受过艰苦的磨炼而有志学习力求上进的年轻人。萧逸从前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相信他现在也还是这样一个人。
希望他永远是这样一个人。年7月,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大批青年结束在延安的学业,陆续奔赴东北、华北前线。正在此时,沈霞发现自己怀孕了,眼看同学们都奔赴前线,她感到十分焦虑,便毅然决然地去延医院做人流手术。不幸的是,沈霞于年8月20日中午因手术感染去世,年仅二十四岁。
茅盾的女儿沈霞
面对妻子的突然去世,萧逸悲痛万分,他在沈霞日记本后的空白处接着写日记。那些断断续续写下的文字,显示了萧逸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
早饭时又想到霞,心里痛极了,好像针在扎似的,后来碰到艾青,他又安慰我,他说“我半年没有见她了,她是很健康的,她母亲很欢喜她的”。(年8月28日)
我总还不信霞真的不在了,我好像还看到她似的,但她真的不在,实在不在了。阿霜也来了,张他们也回来了,她还是劝我,但有什么用呢!我又哭了,我真的这样软弱吗?别的什么也可以的,但现在是损失了我自己一样。(年9月2日)
■“把你当作霞一般的爱你”
后来,萧逸选择做一名战地记者。就在萧逸从陕北到华北的途中,收到了茅盾的信:
霞的意外的死,我们直至十月初,方才知道,那时你已离开延安了。我们很悲痛,虽然时时从大处远处想,极力自慰自宽,然而又何能遽尔释然呢。这大概因为我们老之故。我们却不愿你们年轻人也学我们的样,你要把悲悼之情转化为学习与工作的勇气与毅力。从桑的来信中知道你在张垣做报馆工作,很好,我们不久也要到上海去,下半年或者(如交通方便)要到北平;我们有机会见面。望你自爱自重,我们把你当作霞一般的爱你。
茅盾强忍着巨大的悲痛,给未曾谋面的女婿萧逸写信。没等女婿回信,相隔仅半个月,茅盾又给他写信:
逸儿:去年八月以后,陆续接到你的几封信,最近又接到桑转来的信,知道你一切都好,我们很高兴。霞的死,我们悲伤不能自已。日久以后,这悲痛之情,或可稍杀,但是这创伤是永远存在的。我们现在不愿意多说,以致引起你的悲痛,我们但愿你努力学习,日有进步。做事不能有恒是学习上一大障碍。我们也知道有时不能随心所欲专做一事,但能做一事而转专较久,自属必要,我们盼望你能够久于现在的职务,比方说一年或两年。前次听说你身体不大好,心脏不强,现在如何?年轻有这些毛病,应当及早医治。从前种种条件不好,以后想可不同。下半年我们要到北平游历,那时我们设法为你医治——如果你的心脏的确不大强,我们最近要离(开)重庆,转道香港再到上海,你有信可交给桑寄出。
这是最近我们给你的第二信,第一信收到没有?余后详。
茅盾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女婿
战争年代,茅盾夫妇盼望与萧逸见面,已变成一种奢望。年初春,萧逸终于有机会见到未曾谋面的岳父岳母了。那天,战尘未除的他专门到北京饭店拜见岳父岳母,骤见女婿,茅盾夫妇非常激动,茅盾夫妇和萧逸都想起了已经去世的沈霞……
据茅盾的儿子韦韬先生回忆:
北平和平解放后,姐夫随部队进入北平,与早就想见的岳父岳母见面,双方都很激动。姐夫说到了自己的创作计划,打算留下从事创作。父亲为他有理想有抱负而感到欣慰,但认为他如能参加并了解解放战争的全过程,而后再从事创作将会更好。在父亲的启迪和鼓励下,姐夫愉快地奔赴了太原前线。
茅盾和夫人孔德沚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渴望已久却又短暂的相见,竟会成为永别!萧逸满怀信心奔赴前线,在2月28日战斗空隙,专门给茅盾写了一封信,报告自己的近况。茅盾夫妇收到第一封信后,又在等萧逸的第二封信,然而年3月一整月,他们都没有收到萧逸的来信。直到4月3日,茅盾再也等不及了:
逸儿:二月二十八日来信早已收到,老盼你的第二封信,至今未见,那就先写这封信罢。我们不知道你在何处,但猜想你的身体是好的。我最近常患感冒……此次巴黎和平大会,我因身体不好,恐途中生病,故而谢辞了推举;另一方面,全国文艺界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我在北平也要担任一部分工作,此会恐须在五月初旬举行,筹备工作以后渐渐要紧张起来了。霜儿来信,谓仍任新闻工作,将来也要南下,地点也许是武汉或广州,说不定你们会在南方会合的,关于部队生活,我想要知道的太多了,信里是写不完的,将来再说。我很羡慕你能在部队中工作,可惜我们条件不够。妈妈身体尚好,前几天开妇女大会,她天天去。我们仍住北京饭店。盼来信。即祝健康。
晚年茅盾
4月15日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萧逸在新占领的水泥碉堡里用扩音话筒向对面工事里的敌人喊话,敦促他们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降。不料敌人诈降,一梭子冷枪打过来,萧逸壮烈牺牲,年仅三十四岁!
萧逸的英名镌刻在新华社的历史上,镌刻在解放太原的纪念碑上。战友将萧逸的遗物整理后,辗转托人带给在北平的茅盾。沈霞牺牲在抗日战争胜利之时,萧逸牺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夜,这让茅盾一生都无法释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请联系后台)
编辑:段颖
审校:娜拉
终审: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