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第一个为周恩来修纪念碑的,并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日本。
日本的纪念碑是一块天然的石头,上面刻着他留学日本时的那首《雨中岚山》。
周恩来总理的逝世震惊了全世界。这个消息一传出,无数国家开始沸腾,纷纷发表声明或刊文,表达对这位伟大领袖的哀思。
英国媒体是最先反应的。
路透社迅速发布讣告,随后刊出长文,盛赞周恩来传奇的一生。文章特别提到他超卓的外交手腕,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法国报章也跟进报道,讲述年轻时在法勤工俭学的故事,让世人对他的生平有更深刻的了解。
美日两国的媒体同样大书特书,用词不俗,赞扬他对人民和世界的贡献。
日本一家报纸甚至直言,这是一颗巨星的陨落,令人遗憾。
各国领导人也表达了哀悼。美国总统尼克松曾与周恩来有过接触,两人关系一度微妙。
但尼克松在声明中仍用了许多“最”“极”这样的词,来描述这位伟大的外交家。
他的谈话对象基辛格更直言,周是他见过最睿智、最敏锐的领袖。
巴基斯坦领导人表示,周恩来推动了中巴友谊,巴国人民自发走上街头,哀悼他的离世。
北朝鲜最高领导人也在公开场合盛赞周是朝鲜人民的好友。
英国官方在对周的评价上也毫不吝啬地用词。他们表示,现有的语言都难以准确描述周的伟大。
这位东方的外交大师,赢得了包括敌国在内的全世界的尊重。这正是周总理卓越的外交手腕带来的成果。
有人感叹,原来一个人的几句演说,就能改变一个时代。细想之下,这都源于周恩来非凡的人格魅力。
多少年过去,世界各国人民,依然难忘这位伟大的革命者、政治家。
周恩来去世后,遗体很快就火化了。
按他本人的意思,不留任何骨灰。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没有墓,没有碑,让无数人感到迷惑和不解。
不久火化结束,邓颖超找来几个人,在深夜驾驶一架农用飞机,将骨灰撒向周生活和投身革命的地方,以及黄河入海口。
银白的骨灰融入大海,周的灵魂永远留在他热爱的人民中间。
中国人习惯厚葬,但周不同。他不留骨灰,也就无坟无碑。生者无处寄托哀思,祭奠时也无处祭拜。
但伟人的灵魂早已融入万物,徜徉天地。这正显示出他崇高的气度和情怀。
一位改变世界的英雄,一位舍生忘死为民的共和国总理,却连一点骨灰也未留。这令后人由衷地敬佩。
周恩来用生前的伟大,超脱了身后的尘世。他的灵魂永远化作千里眼,庇佑着他的人民和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