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在残历碑下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中国艺术报」

残历碑

凡是来到沈阳的外地人,除了要看“一宫两陵”——故宫、北陵、东陵这些著名的历史遗迹外,都要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这个博物馆已成为沈阳和东北三省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到来之际,我又一次来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重温日寇肆意凶残疯狂侵略东北进而侵略我们整个中国的那段无比屈辱和人民英勇反抗的历史。

“勿忘国耻”,是镌刻在博物馆一角的“警世钟”上最显眼的四个大字,也是该馆最鲜明的主题。这座铜铸的“警世钟”,高2.38米、直径1.6米、重达4.2吨,即使它无声地悬挂在那里,也能发出令人心灵感动与震撼、令世界辨别正义与邪恶的强大声音。从年起,每年9月18日的9点18分,社会各界都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撞钟鸣警仪式。这口大钟会被敲响14下,并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

警世钟(图片来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官方微博)

“警世钟”隐在馆外广场的一角,距它仅十几步远的前方,就是赫然入目的那座如山一般耸立着的残历碑。

这是一本翻开的“台历”。一本正常的台历,宽度和高度一般也就一二十厘米吧,我眼前的这本“台历”,竟然高达18米、宽30米、进深11米,这该是普通台历的多少倍呀!这个历史符号经过无数倍的放大,会让所有面对它的人不能不为之深深触动。

这本“台历”右侧镌刻着令我国一代代同胞刻骨铭心的日子:“年9月18日,星期五,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十三秋分。”左侧镌刻着碑文:“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这座碑是由混凝土铸成,用花岗岩贴面,呈立体稍向后倾斜的台历状,“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还隐约可见诸多个骷髅,似有千万个冤魂在日寇铁蹄下呼号呐喊。

我曾采访过这座大碑的设计者——我国著名的雕塑家贺中令先生,他当时给这座碑起名为“残历碑”,是那么准确、那么贴切。创作的灵感很似天赐。那是年,贺中令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沈阳园林处从事造园工作,期间他去辽西北票时,意外地发现了两块木化石,这是一万年前地壳变动埋在地层下的两段朽木化石,有虫蛀的孔洞和破碎的年轻层岩,当时就令他眼前一亮,感到这两块化石就像一部史书,意象中蕴有山河破碎的历史感。年,贺中令用两条上了锈的铁环将这两块化石穿连起来,并请人查找到年9月18日当日台历的台面。啊,冥冥中,历史竟与他的木化石蕴含的意象巧妙地吻合了,残历碑的雏型就是这样产生的。

年,贺中令自发地按照这个“残历”做了一个石膏的建筑模型,加上“血肉长城纪念馆”的设计,组成了一个综合方案,该方案被选入第一届全国城市雕塑方案展,当即受到好评并引起学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