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地理分界线回忆唐山地震前后一些不寻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淮安古淮河

一位伟人曾说过,中国真正的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江苏省淮安市横跨南北分界线,古淮河穿城而过。

这里不仅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在沧海桑田的地貌演变和寒来暑往的气候轮回中也承担着重要角色。

大家都知道在47年前的7月28日凌晨,拱卫京师的河北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的地震波最南波及处,就是清江市,即现在的淮安市主城区--清江浦区。

更少有人知道当时淮安出现过五种因罕见而显诡异的自然现象。

当时我刚上小学,亲身感受到这五种变化。

一是树头积霜,万木挂白。这在大东北叫树挂或雾凇。这年的春节前后特别冷,出现了当地极为罕见的树头霜,有些老人私下里谈古代今,说下树头霜,万木戴孝,不吉。而年汶川地震前的那个冬天,淮安也较往年更冷一些,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大雪,连洪泽湖岸边也结了很厚的冰。

二是地涌火球,腾空飞逝。也许是地震前地壳岩层出现的摩擦,引燃了地下的天然气或沼气,火苗从地下窜出。那年夏天,在田头或麦场,值班看青或守护粮仓的农民偶尔会看到这不寻常的夜景,如同今天看烟火一样的心情。这些火球很类似于科教频道播放过的球形闪电。一些老人说这是祸秧,即灾祸的根苗。要想免于灾祸,就要在火球初起时下跪,一跪三千里。就是把灾祸引到三千里之外去了。

三是竹子开花,根黄叶枯。我家的竹子开花了,附近人家的竹子也开花了。和别的树木不同,竹子开花,意味着死亡,开花之后,竹子地上部分就枯死了,只有深藏地下的竹根在苟延残喘、蓄积力量,若干年后再获生机,破土而出,重见天日。这可能跟地下岩浆运动引发的土壤的温度和干燥程度有一定关系。

四是漫天黄云,翻滚南奔。7月28日早晨6时许,我起床早读,只见天空从北向南,团团黄云急速翻滚,如逃命似的向南飞奔。多年以后,每当我读到唐诗“千里黄云白日曛”时,都会想到那时的天空。

五是群鱼浮头,靠岸排队。我家门前的池塘里,在那个7.28的早晨,出现了大小鱼全部浮头,靠岸排队的现象,而且全体肃立,一动不动。当时在生产队,谁也没有想起来去抓。

这些现象是否跟地震有关呢?认也说不清。

唐山地震后,我们这里也进入了防震抗震的紧张阶段。广播里播放了地震预警信号,民兵也进行了防震学习。农村家家户户用秸杆和木棍

搭防震棚,磨面粉,做炒面,制作防火煤油灯。

唐山大地震过去整整47年了,谨以此文向地震遇难者致以哀悼和纪念,也希望地震工作者从中发现地震的征兆,推进人类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

唐山地震纪念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