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妇的十次重生新京报

这是一场需要仰仗善意和运气的手术。2枚肝脏、4枚肾脏、2对眼角膜从一对夫妇的遗体中取出,运到了公里外。特殊的告别后,原本属于两个人的器官,在另外10人的身体中,有了重新运转的机会。

这是一对矿工夫妻,因车祸抢救无效离世后,女儿为他们做了这个并不容易的决定。“希望父母来不及做的事情,会有别人替他们完成。至少那两对眼角膜,能带他们看到更多风景。”

在我国,器官移植的供需存在巨大差距,根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每一百万人中约有4人会捐献器官,很多患者在等待中逝世。

这对勤劳、热心甚至普通的安徽夫妻,成为国内夫妻同时捐献器官的首例。年轻的外卖员和建筑师得到了他们的眼角膜,45岁的货车司机与病魔抗争了两年后,等来了一颗健康的肾脏。

根据捐献的“双盲原则”,他们不会知道夫妻俩的名字,感谢也无从说起。

冬天来的时候,和安徽省多名遗体捐献者一样,这对夫妻的名字会被刻进一片纪念碑林。按照惯例,明年春分,逝者家属和接受器官的重生者们都会相聚在此。

他们在这里默哀、送花、朗诵诗歌,但或许依然互不相识。

安徽省红十字会在大蜀山文化陵园设立的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新京报记者马延君摄

那对热心的夫妇

那是一个平静的上午。

刘志强到楼下跑步,人到中年,体形微胖,他每天都下楼跑两圈。早晨微风清凉,路边的月季开得正艳,他停下来,拍了张照发给女儿们。

妻子卢丽还在厨房里忙活。烙饼、煮粥、榨豆浆,她要在女儿们醒来前准备好一切。女儿们去上班后,刘志强也准备去矿上工作,卢丽想去买点东西,二人便一起出了门。

电动车从熟悉的绿道穿过。十几分钟后,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辆货车突然闯了出来。

发生意外的时候,二女儿刘梦佳在上班。6月3日上午11点左右,“妈妈”来电,她以为又要念叨让她好好吃饭。一个多小时前,卢丽刚把饭送到女儿公司,还发了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