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红色文化探寻队在“长征入黔第一镇”——黔东南州黎平县洪州镇进行学习调研。
红色文化探寻队在“长征入黔第一镇”纪念碑前接受教育
骄阳似火、烈日当空,当红色文化探寻队在红军井边掬起一捧井水时,夏日的燥热便在心中随之消散。侗家鼓楼旁,洪州镇副镇长周运超和当地村民给队员们讲述了当年红军在草坪村茨蓬侗寨战斗和宿营的故事。
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大规模战略转移。12月,中央红军在湖南通道会议后转兵贵州,洪州镇便是红军长征入黔的第一镇。
“当年朱德总司令就是在这座鼓楼里一边烤火,一边向村民们宣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思想。现在鼓楼中还依然保存着村民们为纪念红军所传唱的《茨蓬寨红军歌》。”
周运超继续介绍,中央红军警卫班班长刘贵祥因身负重伤而无法继续跟随大部队长征,因此留在了当地,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了草坪村第一任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洪州镇副镇长周运超一行人为红色文化探寻队队员讲述草坪村的红色故事
红军长征为洪州镇留下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军长征入黔第一镇”,红军长征精神深深激励着当地的百姓团结在党的周围,为脱贫致富、改天换地不懈奋斗。
一位石姓老人深情地对红色文化探寻队员们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这里的路修好了,村民富起来了,寨子变干净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全村人都小康了。因此我们永远感谢红军,永远感谢党!”在当地村民看来,红军不仅给洪州镇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还带来了日益美好的物质生活。
近年来,作为贵州省红军长征文化公园建设点之一,洪州镇利用红色文化努力建设“最美红军村”,坚持不懈地完善基层党建、推进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探寻队队员与当地村民交谈
在红军长征进入黔贵大地的起点,红色文化探寻队成员们走进红军广场,饮红军井水、参观红军鼓楼,听红军故事,感思长征的艰辛,接受长征精神教育……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驶去,但长征精神永存,红色文化探寻队成员们也将沿着红色足迹,走好属于新时代的“长征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周雅萌
通讯员吴曼红赵新民
编辑徐微微
二审杨韬
三审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