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堡三大绝活儿

撰稿:赵力

双城堡旗人,尤其是来自皇城根的京旗,我说不好是优点呢?还是缺点呢?就是干那些非“正业”的事,也得在众人堆里拔个份儿。受这种文化影响,五行八作之外涌现出许多高人,他们手中的绝活儿,而今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我仅拣其中的三种介绍给大家,您看算不算绝品。

周家版画

我在哈尔滨日报工作时,与双城周家版画代表人周冬华见过一面,素味平生,竟得他相赠一副珍贵的版画,而后匆匆告辞,迄今未曾谋面。

周冬华是拉林河畔的一位青年农民,十几岁就从堂兄中国著名版画家周胜华学画,学成,仍居农村,或耪地陇上,或牧牛于野,不与俗人为伍,不逐铜臭之风,俨然有当代王冕之概。后来,其版画作品先后入选全国十一届、十三届、十六届版展,全国十届美展,获奖多多,但绝不受假奖滥奖,更不花钱买奖,永葆真善美之本色。

他画如其人,无论景物皆天然恬淡,有憨态可掬的母鸡,有秋天熟透的果子,有绿油油的稻田,有充满生机的农家小院,都是他身边物事,当然也是双城堡俯拾皆是的景色。每一幅都那么和谐,都深含着对生命和艺术的敬畏,都是一首田园牧歌。周冬华为人低调,在默默耕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达到了格物致知的境界。

有机会回双城一定去拜访他。

修家风筝

我早年有个老同事叫修本志,带着一副厚厚的瓶子底眼睛,人很幽默,口头禅是:“咱们都没什么可以自我了不起的”。

后来翻看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才发现他们修家,还真有一件“可以自我了不起的”的绝活儿——修家风筝。修家风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人叫修本海,我与他未曾谋面,却见过他的风筝,是由传统的蜈蚣风筝改良的,在皆蜈蚣的前面,是一个色彩艳丽的龙头,风格粗旷,面目峥嵘,放飞它需要相当的体力和人力,一旦腾空而起,有龙在天,摇头摆尾,蔚为壮观。于是,在它的霸气面前,所有天上飞舞的风筝都黯然失色,渺小得微不足道了。

修本海好玩,不到10岁开始玩风筝,迄今已半个多世纪。他喜欢丰亨豫大,最得意的风筝是一个长米、由2串个桃子图案组成的巨型桃风筝。还有,他“可以自我了不起的”是,做风筝不为卖钱,在一抖一拽一放一拉间,图个乐儿。

韩家皮影镂刻

皮影戏是双城堡可以登大雅之堂的剧种,皮影班子从道光年间就开设大行其道,镂刻“影人子”也就随之兴旺发达了。韩家是双城堡著名的旗人望族,皮影镂刻传到韩树柏,已是第四代。

韩树柏出生于皮影世家,他的父亲韩玉复擅长演唱青衣、小旦、文武花旦和小生,时誉“南杜北韩”。韩树柏的正业是农业银行职工,退休后,便全身心地投入皮影镂刻技艺上,且不说买驴皮需要大把花银子,就是熟皮子散发的腥臭,也弄得家人和四邻叫苦连天。年,黑龙江小龙女曾经采访过他,写下了《韩树柏的艺术人生》,颇为详实,网上可以搜索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韩树柏的皮影镂刻技艺,被评为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其技艺特色是,刀法犀利剔透,以推刀为主,推、拉、靠、抹等手法并用。其特点是阴阳刻结合,图案疏密有致,条理清晰,技艺精细,刀法娴熟,线条流畅,不断不乱,连通一气。上色时多采用黑、绿、红三纯色,作品色正瑰丽,对比强烈,独具美感。其皮影产品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行当俱全。

韩家出了一位民族英雄叫韩光第,国民革命军中将,南京中山陵西侧立有他的纪念碑,以彰其勋。韩光第,原名韩玉楼,是韩树柏的长辈。

滨海满族

赞赏金额用于满族文化公益项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