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2日
是石家庄解放73周年纪念日
七十余年来
石家庄这座英雄之城
在战火中铸就了红色精神
在奋进中书写了不朽传奇
在今天这个特殊日子里
让我们一起见证一座桥与一座城的传奇
人们都说
城与桥相连
一座桥,书写往事,
一座城,铭记历史,
在石家庄也有这样一座桥
作为近代石家庄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见证了石家庄的变迁
它就是——大石桥
05:0201
京汉铁路改变小村庄命运
年,张之洞向清政府提议,打算修一条从卢沟桥到汉口的长线铁路,全长公里,以此打造一条贯通国家南北之间的交通系统,这条铁路就是日后载入近代史的“京汉铁路”。
张之洞出席芦汉铁路(即京汉铁路)通车典礼
京汉铁路建成运营以后,不仅为京广铁路奠定了基础,带动了沿线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还直接改变一个小村庄的命运。这个小村庄便是石家庄。
此前,山西巡抚胡聘之上书光绪皇帝,请求修建太原到正定的铁路支线,希望能与京汉铁路连结。以此来运输晋铁和煤炭。 几年后,正太铁路建成通车。此后,京汉、正太双线并行,因为当时石家庄村太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名镇之一的振头作为站名,车站由此得名振头站。由此,石家庄便开始成为初具规模的交通枢纽。
年正太铁路通车仪式车站法文写着从石家庄到太原”
由于当时石家庄没有形成完整城区格局,缺乏成熟的街道规划,附近民众出行经常要踏过沿线铁轨,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人们开始呼吁在铁轨上修建天桥。后来,经部分工人倡议,全线华、法员工,与当地乡绅、村民一同募捐筹齐了建桥经费。
02
大石桥成石家庄文化起点
年春,大桥开始动工。工人们与民众齐心协力,风雨无阻,辛勤的劳动人民挥洒着汗水,将一块又一块大青石搬运,堆砌。秋天,大桥落成,名曰:“大石桥”。
大石桥全长米,高7米,宽10米,共23孔,全部采用石灰岩砌成,桥身主体则是中国传统拱券结构,桥身坡面平缓;桥头两侧各有石狮雕塑二尊。
为了歌颂铁路工人慷慨无私的精神,当地人创作出了“大石桥,大石桥,工人血汗来建造,一块青石一份情,青石哪有情义高”这样一首歌谣,并且久久传唱。也许连当时的人们都想不到,这座为了通行便利而修建的石桥会成为这个城市的文化起点,而大家筹资共建的故事也成为了一段佳话,在若干年后,被刻在了桥碑上。 此后,火车从桥下畅通,行人从桥上行走,极大地方便了过往行人和车辆,更为该地区的街道规划进行了有序梳理,为日后城市化的发展种下了契机。
民国时期的大石桥
年,振头站正式改名为“石家庄站”,从此,京汉线石家庄站与正太线石家庄站两站并存。就这样,一个小村庄石家庄,如同开埠后的上海,改头换面,一下晋升为华北交通要塞,军事重镇之一。
03
大石桥经历战火洗礼
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大举进犯华北。10月9日,日军攻打正定县城,仅六个小时后,正定失守,国军千余名将士为国捐躯。10月10日,日军占领石家庄。
当时,为了满足军事需求和掠夺山西煤炭资源,年11月到年10月期间,日本人将正太铁路的窄轨进行数次改造,最后成为标准轨,实现了与京汉路的接轨。
在完成改轨工程的同时,还拆除了正太铁路从石家庄车站向北的出线,调整正太铁路为向南出线,并且将正太铁路改名为石太铁路。
年10月2日,石太铁路正式通车。从此,大石桥的桥洞里再也没有了进进出出的火车。那个蒸汽终年缭绕在桥洞的画面成为了历史。
虽然失去了交通功能,但大石桥的桥体并没有被拆除,随着石家庄城市规模逐渐兴旺,以大石桥为中心的城区也愈加繁华,大石桥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如果你此刻穿越回20世纪40年代的石家庄,刚出火车站,你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拉着三轮车的车夫在大石桥的桥头等活,桥头的广告牌上画着一个抽烟的男子,并且写着三个字“大前门”。广告牌下是坐在桥面上的各种职业人群,桥下是各式商店。这些商店所在的位置正好藏在大石桥的桥洞里,非但不突兀,还很适合,就像是店铺被完整嵌进去一样。
日伪时期的大石桥全景
大石桥的桥洞在当时可谓是物尽所用,除了商店,还有民居,还出现了石家庄最早的图书馆——兴亚图书馆,以及最早的博物馆——石门博物馆。
人力车夫从桥头行走
博物馆中陈列着各种古代文物,当时的华北新报以《石门博物馆》为题,对桥洞博物馆进行了报道和评价:
“收藏品虽然不能算多,但在石门能有这样的一个设置,也已经很可贵了”。
图书馆和博物馆是代表城市文化的两大标志,而石家庄的这两个标志竟诞生在桥洞里,这也给这座城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同时也让大石桥和石家庄的文化根源之间又增加了紧密的联系。
04
石家庄解放,红旗插上大石桥
年日军投降,国民党接管石家庄。
此时的国民党已经开始为内战悄悄做准备,由于大石桥坚固的建筑结构和优越的战略位置,驻扎在石家庄的国军很快将大石桥改造成军事防御堡垒。
年6月,解放战争爆发。
因为石家庄有着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更是华北枢纽的咽喉地带,所以国军在石家庄市内构筑了以大石桥、火车站、正太饭店、铁路大厂等永久性坚固堡垒。其中,更是把大石桥充当核心工事和指挥部,建立起以大石桥为中心的防御体系。
驻守石家庄的国军第三十二师师长刘英直接把指挥所驻在了大石桥,还在桥洞底下修建了地下工事。里面挖了像迷宫一样的暗道,可以直通正太饭店。
如今的大石桥地道(图源来自腾讯视频)
大石桥四周还建起了围墙,围墙里面装配了不少轻重机枪,外围安装了电网,并设置了密集的枪眼。壕沟、地堡、暗道、枪阵,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防御火力网。国民党甚至吹嘘道:
“石门的三道防线,胜过马其诺防线,石门的工事,可以守三年。”然而,号称可以守三年的国军,最终只守了6天。
经过6天6夜的激烈战斗。年11月12日,解放军将胜利的红旗插在了大石桥上,并且在大石桥的地下工事里,活捉了国民党第三十二师师长刘英。
年电影《解放石家庄》刘英在大石桥被活捉
05
大石桥遇时代变革险遭破坏
年,铁路局材料厂的一位工作人员拿着一份文件前往石家庄建设局,研究“拆用大石桥钢板梁”之事。
后来,经研究后认为,“根据目前国家缺少钢材的情况,可以让铁路局将钢板梁拆去,用于更急需的铁路建设”此意见上报市政府,由时任副市长彭子堪批准。并给出了批复意见:
第一,为不使材料长期积压,减少国家开支,保证铁路建设,同意你厂拆用旧石太线大石桥中孔钢梁。
第二,除钢梁外,其他一切石料不得拆毁。
第三,为不影响市容观瞻,拆用该钢梁后,必须将邻面砖墙加高到与拆除前桥头两端等高,不露出豁口为宜。
钢梁板被拆用后,桥头被砌堵住,曾诞生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桥孔也被改造成了仓库、工房。一年后,大炼钢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60年代文革期间,桥头石狮被拆毁,部分桥栏也遭破坏。
从此,大石桥的完整原貌不复存在。在时代的浪潮中,年过半百的大石桥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而它失去的那块钢梁板,做了哪一段铁路的铁轨,无人知晓。但可以确信的是,列车所驶过的那个路段,呼啸响起的是一个时代的声音。
06
大石桥焕新重现往日荣光
年,改革开放第四个年头,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正式恢复。
年,石家庄人民市政府大刀阔斧地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就包括修复大石桥的内容,在市政府颁发的文件中明确指出:
大石桥为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我市文化局负责保护与管理,禁止任何非法建筑搭建在大石桥周边,需将桥上的建筑进行拆除,腾出桥面。
但是,由于当时工作重心以经济恢复为主,狠抓生产,寻找经济改革思路成了重心。关于大石桥修复计划和工程也因此被搁置了。
这一等,就是四年。
年,恰逢解放石家庄40周年,为了纪念,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大石桥修复工程一并列入到石家庄解放纪念碑工程之中。
年大石桥
此项修复工程由元氏县市政公司承包,于年4月1日正式开工。工程不仅拆除了桥面上遗留多年的碉堡,还拆除了周边的饭店、旅馆、商店等非法建筑。
桥体修复工程,主要修复了桥拱、桥柱、桥面、栏杆等部分,并且还更换了桥头的四尊石狮,在桥体外围安装了米的防护栏。
整个项目于10月15日竣工。
大石桥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霜后,再次以新的面貌示人。
那一年,还有一部电视剧红遍了大江南北,时至今日,都被誉为是难以超越的国剧经典,而这部剧的拍摄地正是在距离大石桥15公里的正定县城里。
这部剧就是87版《红楼梦》。
年正定荣国府落成典礼
07
石家庄迎来飞速发展
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整个中华大地,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散发着朝气蓬勃的气息。在农村,大量的年轻农民涌入城市。在城市,国企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此时的石家庄已经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北方重要的大商埠。为逐渐摆脱对棉纺、药厂等轻工业的依赖,石家庄也正在寻找自己的产业定位。
90年代的石家庄桥东区
大石桥的西面是新华电子城,这是石家庄最早的电子数码产品市场。距离大桥不远处,是正东路地道桥,桥底隧道有诸多地摊经营者,桥面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沿街的店铺大大小小看不到头,无数人力板车载着货物穿行于各个店铺和物流站之间。街上还有零零散散的移动摊位。街道上的叫卖声,议价声,不绝于耳。这里就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小商品市场——南三条。
南三条聚集了来自天南地北的人,这些人怀揣着梦想,来到这里寻求机遇,这里曾缔造过打工仔变掌柜,地摊主变富豪的神话。
大门赫然写着中国二字,市场定位可见一斑
就这样,大石桥再次守护着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地带,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次大石桥没有亲自参与到城市发展的进程当中。大石桥像是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地坐落在那里,看着这个城市,人来人往,听着这个城市的声音。心里藏着这座城的沧桑故事,不言不语,过往的尘事都化在了每一块斑驳的青石上。
08
石家庄在大石桥见证下崛起
如今,电商时代来临,以大石桥为中心的商圈同样面临着转型。大石桥也再一次站在了时代的路口,看着这座城市迎来新的起点。
如今的大石桥
年12月,鉴于石家庄保持高速发展,城区内商圈云集,却一直没有中央商务区的现状,石家庄市委做出建设石家庄中央商务区的战略决策。
而中央商务区的选址正是选在了这座城市的原点,大石桥周边约2.6平方公里的区域。届时,大石桥将建设全国首个文化主题的桥洞改造,在保留东侧桥洞通行功能的同时,加入现代设计元素,打造桥洞特色商业休闲街区。大石桥、正太饭店等一批文物建筑被列入中央商务区文旅中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项目被列为“石家庄一号工程”。大石桥,在经历了百年沧桑后,再一次成为了城市的焦点。
石家庄CBD概念图(图源:华通荣誉设计)
从年大石桥建成起,它亲眼见证了一个村庄如何成长为一个大都市的过程,同时也见证了石家庄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崛起。它随着时代辉煌,随着时代落寞,又随着时代重生。
正如大石桥全身朴实无华的青石一样,坚毅的品格是桥的灵魂,经历风雨后,它仍能矗立在城市的中心,而这样的灵魂也正是这座城市的根。
让我们一起回到年,那个秋天,再听一听那首歌谣:
大石桥大石桥
工人血汗来建造
一块青石一份情
青石哪有情义高
关于石家庄的这座大石桥
大家还想听哪些故事呢?
参考资料与文献:
[1]《石家庄铁路分局志》中国铁道出版社
[2]《石家庄市地名志》河北人民出版社年
[3]《中外经济周刊》第期
[5]《石家庄市古今地名图册》河北人民出版社
[6]《石门新指南》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六月一日出版
[7]石家庄地名志办公室《石家庄风物志》
[8]《石家庄近代史编年》方志出版社,年
[9]石家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石家庄市志》
[10]《关于拆换大石桥钢梁的意见》石市档案馆藏
[11]解放纪念碑建设指挥部《大石桥修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