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人民花园里,有一尊雕像,这尊雕像为纪念川军抗日所建。抗战期间,川军阵亡60多万,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这尊雕像以张朗轩为原型,他背负着斗笠和大刀,手中持握着步枪,双目炯炯有神,即将带头冲锋。
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陷入了强烈的抗日报国情绪之中,无数人走上街头,开始呼吁呐喊。当时,四川还在军阀手中,不愿面对敌我矛盾,反倒是对准人民开枪。这张图是四川大学的大学生在街头呼吁抗日,情绪亢奋,充满斗志。
在今天的四川省建川博物馆中,珍藏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以白布为底,上面一个巨大的“死”字赫然在目。旁边写着一列一列的文字,来勉励当年的抗日儿女。其中,“赐旗一面,死后裹身”读完让人格外感动。
这面旗帜来自于四川,当年日军侵占中国,四川虽然是抗日战场的大后方,但是许多四川的热血青年都要坚持参军,拿枪报国。在四川省的安县王建堂和百余位义士请缨杀敌,王建堂的父亲在他们离开时写下了这面大旗,送给他们,以此旗明志。
在西南大后方,许多人没有机会参军,但是他们也通过不同形式的努力来报效国家,在年,国军在成都的周边进行机场修建,有90多万百姓参与建设,这张图片拍摄于第二年的3月,民工们辛苦地拉着巨大的石头,而头顶是顺利起飞的B-29轰炸机。
抗战期间,川军一共出兵万,平均十多个四川人里就有一个上了战场,而这个数据放在全国的抗日军队里,平均6个士兵里,就一个是四川军人。川军作战很勇猛,在敌我双方差距悬殊的状况下,用血肉之躯换来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