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语空间专刊》
年06月29日第期
丁波智慧语文工作室主编目录
◆关于好课
和平中学杨玲玲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
包钢十五中艾杨
关于好课和平中学杨玲玲偶然开会,校长谈到关于好课自己的看法,深以为然,迅速记下。一节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应该眼里有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有知识的积累、有技能的收获、有生命的成长!应该有风格!能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并在自己的课堂上体现。应该有料!有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并能够开发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应该有趣!恰到好处的趣味性,不喧宾夺主,不扰乱秩序,放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出来了。应该有变!有动态生成的东西,而不是教师包办到底,学生一直被牵着鼻子走。还要培养知识转化技能的能力!如何才能上出这样的好课呢?去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去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去专业交往,站在集体备课的肩膀上飞翔。学习,积累,交流,磨练。有目标,有方向,有方法!未来已来,行则将至!《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包钢十五中艾杨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从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这是一篇新选入课本的课文,老师可以结合课文里提供的图片,适当介绍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启发学生探究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二、学习字词老师展示幻灯片,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时遇到的生字词。主要强调重要的字词,读准音,记住字形、字义,可以让学生在文中补充标注。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字词,教师进行指导点拨。1.读准下列字音。瞻(zhān)仰矗(chù)立镏(liú)金上溯(sù)重幔(màn)庑(wǔ)殿顶天堑(qiàn)2.结合文意理解下面的词语。瞻仰: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矗立:高耸地立着。汉白玉:一种白色的大理石,质地致密,是上等的建筑和雕刻材料。镏金:将金子溶解在水银中,涂饰于器物表面,可以经久不褪色。上溯:从现在往以前推。重幔:重叠的帷幕。这里指重幔形状的浮雕图案。庑殿顶: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屋角和屋檐向上翘起,屋面略微弯曲。梭镖:装有长柄、两边有刃的尖刀。怒形于色:指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也说激昂慷慨。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青纱帐:指大片高粱、玉米等长得又高又密,好像青纱制成的帐幕。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敌后游击战争,常以青纱帐为屏蔽。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三、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1.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以及作者介绍了哪十幅大浮雕。2.细读课文,给课文的每一段标上序号,然后划分层次。明确:引导学生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阅读文章,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概括各段主要内容,并且划分层次。全文11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第二部分(第2—10段)带领读者瞻仰纪念碑,围绕总体特征展开具体说明。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5段),说明纪念碑的位置、兴建过程、建筑体量、象征意义、题字、碑文、结构、造型等。第二层(第6—10段),按照“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集中介绍十幅大浮雕。第三部分(第11段),表达瞻仰后的感受与思考。四、研读课文第2—5段思考并讨论: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什么特点?(巍峨、雄伟、庄严)让学生在课文里找出体现这些特点的相关词语,完成下表:提示:第一行:从地面到碑顶高达三十七点九米,有十层楼那么高。第二行: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第三行: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双层汉白玉栏杆。在研读中,引导学生把握,第1至5段是按照从远到近、从下到上、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在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体量巨大、外观庄严的同时,介绍革命领袖和全国人民对纪念碑建设的关怀和支持,细说碑身装饰花纹的意义等。文章对建筑本身的介绍,虽然涵盖了纪念碑结构的各个部分,但并不追求过于精细的说明,而是以呈现纪念意义为主。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注意观察学生的读写情况,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