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英雄张逸民回忆录77
年10月,我有幸作为解放军英模代表,参加了北京的一次大会。
我是人民海军军人,整天都是跟大海打交道。前不久,刚在厦门前线打过“8.24”和“9.1”两次金门海战。金秋十月就应邀参加了大会。与我同行的是我大队艇轮机兵赵礼琦同志。他是正式代表,我是特邀代表。而特邀代表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说实话,那个时候我也稀里糊涂。既然要我参加会议,管他是正式代表还是特邀代表,我想,按组织要求好好开好会就是了。
我提前数日从厦门出发,组织很关心我,让我先回牛轭港,在家小住三天。回到家,看到了刚出生一年的女儿,真是特别兴奋。女儿身体健康,刚刚会走路,能叫爸爸了。第一次听到女儿喊爸爸,久违了的爱恋家庭的爱心,涌上心头。有的时候,我独自默默地想,女儿的几声“爸爸”,竟然能把我的心从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温柔地拉回到家庭里来,这力量很神也很大。在我心中,女儿真有一种无穷无尽的魅力啊!从此,我格外疼爱自己的女儿,虽说表面有些严肃,可在内心,又有说不尽的温柔啊!这次回家小住三天,有人若问我得到了什么?我会说,从此一生都特别疼爱女儿。
我从福建出发到上海,再从上海到牛轭港,又从牛轭港到北京,不论换乘多少次,都走得轻快自如。沿途到处都感到老百姓一片忙碌的景象,到处都在欢天喜地地大搞建设。完全可以用“人山人海、红旗漫天”来形容这个火红年代。说实话,在军营里是见不到这些感人至深的劳动场景的。沿途所见,到后来又在北京大会上听典型报告,给我参加会议起了预热的作用。
会议期间,我们与会代表参观了许多工厂,还参观了北京“四季青”公社及北京农业展览馆。参加此次会议的人,绝大多数是从旧社会、从贫困中走过来的人。他们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都是那个年代各行各业中成绩突出者,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优秀青年的代表。
这次参加大会,我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既感到很突然,又觉得很光荣。作为主席团成员,是组织对我的一种鼓励,又是一种荣誉的安排。
大会期间,由大会组织代表安排了两次劳动。一次是参加建造人民大会堂建设劳动。另一次是参加十三陵水库建设劳动。说实话,两次劳动,代表们都是拼命地干活,大家都想为大会堂多贡献一份力量,多添一把土。这活干得可真累,大家你追我赶也真的都是在竞赛中完成的。说真话,我从来没干过这么累的活,晚上回到住处,全身都有要散架子的感觉。
我印象最深的是参加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劳动。当时大会堂的工地,真是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我们干的活,就是开挖地基。三人一组,一部手推车,两个人拉,一个人推。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开挖出来的土运走,拉出去米远,卸下来,再返回去拉。卸下的土,有专人装上大卡车再运走。就是如此这般循环往复,干个不停。这活累在哪里?累在奔跑途中。一路不是小跑而是拼命地跑、疯狂地奔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还在跑。当时那种火热的氛围感染影响着每一个参加建设的人,大家在一种无法言述的热烈情怀中连续干了两天。尽管很累,那毕竟还很短暂,只累一时也就熬过来了。
之后到大会堂开会,我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自豪感。当年那份劳动、那份过度的劳累,今天都变成了一种纪念,一种崇高的自豪。所以,我常想,我参加人民大会堂的劳动,其纪念意义远大于劳动本身的意义。
会议期间,代表们还集体去一趟天津。去天津主要是参观。参观访问了些什么?因为都要是走马观花,印象很肤浅,甚至淡忘了。但有一件事我却记得非常牢。我们乘坐的大客车,都是北京市交通运输局进口的大客,还是从德国进口的。我因为这大客又新又敞亮,式样又特别非常新颖,不但印象深刻,且至今不忘。说实话,我从小起就喜欢汽车,尤其喜欢那些漂亮的车子。不管是行驶在公路上或是停在车场上,我都会很贪婪地多看上几眼。只有看过瘾了,心灵才会得到满足。
听这辆车子的司机师傅说,这是刚从德国进口的,发动机是柴油机,马力很大。所以,这车子最大特点,就是跑得快。据说,可与小轿车比高低。这大客不只跑得快,跑起路来又特别稳当,没有任何震动感。当时能坐坐这类车,真是一种特殊享受。也就是从这时起,我多期待我们中国也能早日生产出自己的大客啊,这一等就足足等了卅年。卅年有多漫长啊,等得我头发花白了,才看到了自己生产的大客车。
大会还安排代表去卢沟桥参观。车子停在卢沟桥头,大多数代表都挤到桥上去,各有各观看的内容。有的很仔细地数桥栏上到底有多少个石狮子?有的则数有多少个桥墩?有的则要探讨这桥究竟有多长?我则一个人站在桥头发呆。我在琢磨:年的“9.18”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头炮,为什么推到年“7.7”事变之后,中方才说是全民抗战的开始?
我是东北人,自然对东北三省的命运更加关切。我常想,日本侵略中国是从年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开始的,俗称“9.18”事变。但我从来没听说,这是全民抗战的开始。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承认日本人从俄国人手中夺得中国铁路的特权,就能变为对东北三省管辖的特权?如果从全国角度看问题,东北三省是中国的东北地区,为什么不讲全国抗战是从“9.18”事变开始的呢?如果有谁敢说这是小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个事件事实上是侵略,岂有不是全民抗战之理?对此我长期都无法理解。
这次来北京开会,是我第三次进京。离京返队的前一天,返程车票到手后,我又独自去了趟天安门。此时,人民英雄纪念碑刚刚揭幕建成,气势非凡地耸立于广场中心。我满怀感恩与崇敬的心情,缓缓向她走去。在距纪念碑五十米处,脱帽肃立,行三鞠躬礼。再缓步走近纪念碑。这一路,我只想了一件事:我对得起先烈们了。
我手扶纪念碑身,就是要与先烈们有精神上的沟通。希望能得到先烈们的护佑。我告诉先烈们,“8.24”、“9.1”两次海战,虽有胜负,毕竟我是拼死尽了最大努力了。虽说领导没有以胜负论英雄,我终究是打了一次败仗,指挥艇沉没了,我也落水了。只希望老天能再给我一次战机,让我能有个立新功的机会。我坚信,我才29岁,仍然有战机在等着我呢。我在先烈面前立下大愿: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作保证,绝不有辱军人使命。要全力以赴,誓将快艇1大队建设成海上铁军。一定要在海峡打出人民海军的威风来!
会议一结束,我就往回跑。这一路很顺当,都由海军、舰队给买好了车船票,真是一路马不停蹄。先是风风火火到了上海,来到上海后,先向舰队报到,然后根据舰队指示再返回部队。一到舰队各种小道消息很多很多。但我只听组织正式通知。舰政通知我的第一条消息是快艇1大队已返回牛轭港,要我返回牛轭港后向支队报到。第二条通知是舰队已下令,由我出任快艇1大队大队长,并晋升我的军衔为海军大尉。第三条信息是大队政委刘春志同志调海军学院学习了,他已离职,现在家中休息。
这三条消息,对我都很重要,尤其让我担任大队长一事,我是很激动的。为什么激动,因为我登上大队长这一台阶,就是我有了施展自己才智的平台。我要把快艇1大队变成“东海之虎”和海军中的“铁军”。说实话,大队长这个位置很重要,我非常看重是因为这是个可以在海上带队冲锋陷阵的领头人。今天我拥有这个位置,那就可以带领战艇高速前进了。从今天起,我可以从此再启航,向前飞奔,努力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