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一座城市的光鲜亮丽,方法未免太多。到时髦小资的网红咖啡馆点一份精致下午茶,到代表城市制高点的摩天大楼观景台俯瞰华灯初上,在城市最高档的商场的奢侈品商店里满足一把自己的购物欲。一切和消费主义捆绑的体验,都是真诚的一分价钱一分快乐。
然而,对于喜爱追求特立独行的年轻人,这些主流的游玩、消遣模式,似乎早已让他们感到厌倦。如果你有以城市为单位,查看每个城市游玩推送,你会发现每个城市都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深入被人遗忘的烂尾楼、废墟、旧址;发挥自己拍摄与后期制作的特长,只为展示城市的另一面。
其实,城市探险是欧美率先兴起的一种休闲活动,与通常说的大自然探险不同,城市探险者的目标建筑是城市中无人问津的废墟角落,它们一般不允许公众进入,但探险者们总能钻研出一些办法和技巧,最终到达他们想去的区域。
于是,那些藏匿在城市角落的烂尾楼、防空洞、废弃工厂、破产停业的儿童乐园等等,也许曾经经历过辉煌;但在暗淡下去的十几年或几十年后,怎么都没想过,还能二度翻红,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座城市,都有有心人汇总关于烂尾楼废墟的打卡清单或攻略,于是,本来属于冷门小众的,渐渐变得热门大众起来。打开小X书,关于“废墟”的关键词能搜到1万多篇的笔记。
比如上海的美国梦幻乐园,厦门的环岛路烂尾楼,广州的世界大观,石家庄的祥云国际等,城市发展得越成熟,似乎废墟也越多。它们经过年轻人的“二度包装”,被赋予了“废墟版的纪念碑谷”、“国产版的圣托里尼”、“ins风拍照胜地”这些新“灵魂”。如何进入、如何拍照打卡、如何做后期调色、拍摄时注意事项等等分享,可以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种另类审美,让烂尾楼美学、废墟打卡风潮已经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以它们为背景打卡,远远胜过外滩、故宫这样可以轻松去到的景点。每个人去废墟的原因都不同:故地重游、拍照分享、追求刺激,彰显个性,也有纯粹因为“废墟情结”而在那里待上一整天的。不过目前来看,绝大部分人都会带着相机进入废墟烂尾楼,并拍照分享到网络。
然而,许多年轻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越是令人着迷的禁区,往往存在着不可知的危险。因此,有些废墟有专人看守,而大部分则没有,只剩下围墙栅栏作为原生障碍。而无论是烂尾楼或是废墟或是地下防空洞,都存在着年久失修、高处没有护栏、容易触发坠落物、地面墙壁可能有生锈铁钉等等危险。
废墟的属性,注定了它自带一种时间流逝的衰败之美;而其中存在着的未知与风险,也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具体如何定义,都在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那么,对于这种另类审美,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