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E路先锋”实践队一行人来到延安市四八烈士陵园,该陵园葬着叶挺将军,秦邦宪同志等革命先烈。
四八烈士陵园占地3.6万平方米,依山傍水,两侧对称,具有中国陵园的建筑特色。宽阔的青石台阶从山下直抵墓园,随着台阶的上升,人们不由得肃然起敬。一座汉白玉纪念塔高耸在墓园中间,塔高19.46米,寓意年,塔身后部呈4层阶梯式,塔下有8级台阶,象征4月8日。塔尖上有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镰刀斧头图案,金光闪烁,塔顶最高一层四面嵌着四颗镏金五角星,代表中国人民的事业。塔身正面嵌着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镏金大字。正面塔座上雕砌着一只汉白玉花环。塔座右侧勒记“四.八烈士遇难碑记”。
陵园最高处是烈士墓台,台分三层。王若飞烈士墓居陵园中轴线顶端,处于陵园的核心地位。然后依次为“四.八”遇难烈士和在延安时期牺牲的重要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如秦邦宪、关向应、叶挺、张浩、邓发、黄齐生、杨松、张思德、张寒晖等。黄土有幸埋忠魂,“四.八”烈士陵园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座高规格的烈士陵寝地,它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烈士纪念地,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祭日都有四面八方的人士前来吊唁。
初入陵园,实践团成员庄严地为烈士献上花篮,怀着崇敬的心情清扫整理、默哀鞠躬、整理花篮缎带,并默哀一分钟。献完花后,天空也下起细雨,似乎是与实践团成员一同悼念。
每一位烈士的墓碑上都有着这位烈士的生平简介,也讲述了烈士们牺牲的时间和战役。看着一尊尊墓碑,一个便是一位烈士的牺牲,成员们不禁想到那些革命前辈为了我们今日的和平时代所付出的艰辛,亲情,爱情,友情,青春乃至于生命,在思想上所有人都得到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洗礼。
陵园内绿草如茵,翠柏挺立,伫立在眼前的汉白玉烈士纪念塔格外引人注目,塔身正面嵌着毛泽东主席手书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镏金大字。瞻仰完烈士纪念塔,实践团一行人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决定为革命先烈进行短暂哀悼。实践团成员深知,作为年轻一代,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时刻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耻辱,一定要居安思危,继承和发扬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为近距离体验人民保护者的日常生活,下午,实践团一行人来到延安市宝塔区消防救援大队。抵达消防救援大队后,消防员带领实践团一行人参观了消防站的消防车和各种装备器材,讲解和操作示范了各类消防车的用途、消防救援装备、各类服装的穿着。随后,身穿防护服,手持水管,过了一把“消防瘾”。
紧接着,消防救援大队中队长为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宝塔山、延安精神和张思德精神。宝塔山作为延安市的标志建筑,是延安精神的扎根之地,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英勇抗击的勇气。延安市宝塔区消防支队的消防员战士们依次为实践队员们详细解答了延安精神、宝塔精神和张思德精神。消防员战士们带领实践队员们参观张思德服务站时,那整齐严明的服务站,完美诠释了“战时先锋队,平时服务队”的宗旨。同时实践团还了解到宝塔消防救援站张思德消防服务队成立于年,成员以党员骨干为主,战时是攻坚组,平时是服务队,他们在历次重大灭火救援中冲锋在前,也在群众有需要的时候随时伸出援手。这支“张思德消防服务队”早已成了深受驻地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结束后,山东理工大学实践队和兰州大学实践队和宝塔区消防员战士们举行了联欢会。延安当地的消防员战士们为实践队员们演唱了延安当地的传统民歌,歌声悠扬,拂去实践队员们一天的疲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通过今日的参观,实践团成员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团成员将将延安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为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者:孙晓贺
图片:陈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