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了,我总算找到爸爸了!我想去他墓前上炷香,说说话……”11月16日,面对山西晚报记者,马兰凤老人抽泣着说。家住阳泉矿区南台社区的马兰凤老人是烈士马斌堂之女。年,马斌堂牺牲于河南,安葬地不得而知。一直以来,找到父亲的安葬地,前去祭奠和告慰父亲的英灵是马兰凤最大的心愿!今年8月,马兰凤终于达成了心愿:在社区人员的帮助下,她得知,父亲安葬在河南省汤阴县革命烈士陵园,并通过手机看到了墓碑图片。马兰凤给南台社区第一书记高艳秋看父亲的相关资料。受访者供图自己一岁多时父亲就参军入伍所有的记忆都来自亲人的讲述“我希望年底前能过去看一眼,过了年我就81岁了,估计也就去这一回了……”得知父亲的埋骨之所,马兰凤就打算去河南汤阴县革命烈士陵园祭拜,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能成行。“年,我爸20岁,参军入伍。当时,我才一岁多。听奶奶说,爸爸当兵走的那天,他用手拉了拉我的小手,摸了摸我的小脸,满眼不舍的样子。我妈用柴火锅烙的玉米面饼子,都给他塞进了兜里。看他的裤腿破了,我妈翻箱倒柜却找不到一条可缝补的破布条条,就从家门口那棵老梧桐树上,摘下几片比手掌大的树叶,这才把裤腿上的窟窿补上。出门时,他脚上趿拉着一双草鞋,边走边回头望……”马兰凤老人边哭边说,所有的记忆都来自于亲人的讲述。“没想到这一走,他就再没回来。”因为没有照片,马兰凤不知道父亲到底长啥样子。“我爸从军后,我妈养成了睡觉留门的习惯。风吹得门一响,她就赶紧看看是不是我爸回来了。只要听到有人从战场回来,她都会去打听消息。一家人等啊!盼啊!中间只收到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我爸寄回的家书。”这封信马兰凤一直保存至今,几十年的时间里,她把这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念了一回又一回,内容早已烂熟于心:“父亲大人亲鉴,春天到了……”年8月,一张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被送到家中。上面写着:年4月25日,马斌堂同志在豫北战役解放汤阴城的战斗中牺牲。“悲痛之余,我会想,我爸牺牲后被安葬在哪里?”面对马兰凤的疑惑,家里人也没有答案。战火纷飞的年代,很多烈士牺牲后,烈属们只知道他们为国捐躯,却不知道他们的忠骨安葬在何地。这些烈士,他们也是父母的儿女,儿女的父母,他们更是亲人永远的牵挂和思念。在狮脑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上找到父亲马斌堂的名字年,马兰凤被安置到狮脑山下南台社区的廉租房,成为社区拥军拥属工作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