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来源于雕塑家妻子的手臂。
自由女神像主体部分由铜制成,外部因氧化已呈绿色,而内部依旧保持铜的本色。自由女神像是一个空心的巨人,由钢架上的薄铜片组成。
这座雕像是巨大雕像中的杰作,在19世纪,它在传统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表达,但带有新艺术的暗示。它借鉴了古典元素和图像,表达了现代的愿望。内部的铁框架是一个坚硬而复杂的结构,预示着工程、建筑和艺术的未来,包括广泛使用的混凝土、支撑皮肤的柔性护墙类型的结构、使用电来点燃火炬。
自由女神像在其位置和设置、形式和设计、材料和物质、用途和功能、精神和感觉方面都是真实的。这座雕像的设计和用途从建造之初就保存了下来。支撑金属外壳的内部铁带在年被不锈钢取代,以防止腐蚀。所有的维修都是按照最初的设计和材料进行的。定期的机械、流通和安全更新没有影响纪念碑的雕塑和象征价值,并已确保游客的安全。雕像中有一个正式的监控程序,可以察觉已知和潜在的威胁,包括污染,恶劣的天气和大量的游客。
一个多世纪以来,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已成为美利坚合众国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进入纽约港的船只上的乘客就可以看见屹立的自由女神高举着自由的火炬。对成千上万个来美国的移民来说,自由女神是摆脱旧世界的贫困和压迫的保证,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国的象征。
19世纪末,洲际旅行尚无空中航线,越过大洋的运输工具只有轮船,而纽约港是美国沿海最大的港口。作为进出美国的大多数旅客要经过一个港口,人们在距曼哈顿岛西南角仅3公里远小岛上矗立起了这座自由女神像。
由于自由女神像恰在航线的附近,进出港口的旅客都可以望见。当海轮驶入上纽约湾内时,由于海面的曲度,此时船上旅客尚不能望见纽约市内高楼,而首先映入眼帘就是这座巨大的雕像。雕像手握火炬、向空中高高举起,目视前方,姿态优美。此时,有的旅客向她招手,有的旅客给她拍照。尤其是夜间,火炬内的灯光通明,加上从小岛地面射向巨像的探照灯光,使自由女神雕像更为清晰、壮观。同样,当海轮驶离市区码头时,也要在她旁边经过。此时,虽然距雕像较远,但由于雕像有高大的基座,依然依稀可见。旅客中有的人向它摆手,有的大声同她"再见"。自由女神像已成为船舶进出纽约港的一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