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智慧的女人,谋爱,也谋生

中科爱心救助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

是暖,是希望,

你是,

人间的四月天。

这是民国才女林徽因最负盛名的一首诗《你是人间四月天》中的诗句。也大概正因为如此,在很多人的心里,对林徽因的第一印象就是:她是一个如四月的柳絮般轻灵柔弱而又美丽动人的女子。然后更多想到的是关于她的爱情史----她一生中的三个男人,徐志摩,梁思成还有金岳霖。徐志摩对她一见钟情疯狂着迷,最后还为她与妻子离婚;金岳霖为了她一生未娶,还为她深情写下了“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挽联;而梁思成则陪她走过了大半个人生,两人的爱情和婚姻堪称美满。

是的,上面所说的一切都是林徽因,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她。在林徽因的一生里,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男人,除了爱情,林徽因还有着更重要的一个身份,就是建筑家,林徽因是一个建筑家。而且她对建筑的热爱追求和贡献,远比她的爱情更应该让人传颂和知晓,因为她为中国的建筑学贡献了太多。林徽因自己就曾在给胡适先生的信里说道,自己最怕的就是“平庸出事,做妻生仔地过一生”。是的,除了那些我们熟知的林徽因的爱情史,我们更应首先知道林徽因是一个建筑家。艺术和美,建筑与学术,是她一生用尽全力的追求。

林徽因年出生,年逝世,可见她的一生之短暂,只有区区51年的光阴。在这短暂的人生里,林徽因虽然饱经时代的战乱和身体的病痛,但她依然同时在建筑和文学家两个领域都留下了自己深刻的足迹。林徽因的8岁的时候,母亲生下了一男一女,但后来都不幸夭折,于是林徽因的夫妻娶了三房,从此林徽因母亲失宠,把怨气都撒在了林徽因的身上,可以说林徽因的童年因此而备受压抑,但好在除此之外,家里的其他人都对她还不错,三房也是一个保有先进学识的女性,对林徽因甚是理解和照顾。林徽因的祖父和父亲也对她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是正向的影响。

林徽因自幼就陪伴在祖父身边,成长的岁月中辗转杭州,北京和上海等地,潜移默化中接触和吸收了不少的旧学和先知。16岁的时候,林徽因又跟随对父亲去到欧洲游览考察。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晚清典型的文人,别人为了仕途走上科举的时候,他却因为自己远大的抱负而放弃科举,是一个追求时代先锋的进步人士,骨子里有着锐气,逸气和真实,这在林徽因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父女在携手欧洲的那段岁月里,林长民就曾对自己的女儿林徽因说“我带你去英国是为了让你领悟到我的抱负,为了让你能够增长见识,为了让你扩大眼光,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而事实证明林徽因也真的做到了。

不管是在国内经常跟随祖父奔赴各地还是跟随父亲去到世界各国,这都让林徽因见识到了各个地方的不同建筑,她也因此对建筑着迷,从此,建筑学成了她的一大梦想。在伦敦留学时,同学对建筑学的描述更是让林徽因坚定了自己对学习建筑学的想法,但后来由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并不接受女学生报考建筑学,林徽因只好选择了美术系。但林徽因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建筑梦想,她利用课余时间开始自己钻研建筑系的课程,并且开始研究中国的建筑历史和文化。

当然,关于林徽因和徐志摩那段众人皆知的爱情史也发生在这个期间。林徽因和徐志摩在美国第一次见面时,两人就被彼此的美丽还有才情所打动,于是坠入爱河。而当时,徐志摩已经是有妇之夫,但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着迷程度已经让他忘乎所以,于是徐志摩为了林徽因,迫不及待地去到德国找自己的妻子张幼仪离婚。当时的张幼仪刚刚生下她们的次子彼得,但尽管如此,徐志摩依然是不管不顾,毅然决然的要选择离婚。

当现代的很多人在提起这段故事时,都会认为是林徽因在某种程度上催促或者逼迫徐志摩去和他的妻子离婚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便知,林徽因在童年的时候就看到过被父亲抛弃的母亲,她知道母亲的那份痛苦,也因此而备受过母亲的折磨,她能体会到一个家庭破碎的不堪。所以可想而知,林徽因在得知徐志摩已经有妻子之后,她其实是选择退步的,而不是步步紧逼。当徐志摩在拿着离婚协议书回到美国找林徽因的时候,我们知道,林徽因此时已经和梁思成一同回国了,并在不久之后两人就结成了夫妻。可见,林徽因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为了爱情而去破坏别人家庭的女人,也不是一个为爱可以放弃一切冲昏头脑的女人。

在林徽因回忆自己和徐志摩的那段爱情之时,林徽因也说道,其实徐志摩爱的并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他作为一个满怀幻想的浪漫诗人所创造出来的一个女子。林徽因是一个真正智慧的女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适合什么。她是一个敢于追求爱情的人,但同时她也是一个理智的人,能够认清自己和对方的人。梁思成确实比徐志摩更适合林徽因。

一起回国之后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不久就选择了步入婚姻。在此之前,梁思成就问了林徽因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大家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梁思成说:“有一句话,我今天只问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而林徽因给出的答案是,“这个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这短短的一句话里充满了浪漫的诗意,也充满了一个女性的智慧光芒。

再说回到林徽因的建筑事业。她们夫妻二人回国之后,就一起到东北大学执教。27岁的梁思成出任草创时期的东北建筑大学主任,而整个建筑系的老师也只有他们夫妇两人。林徽因和梁思成就这样凭着一腔热血担任起了院系所有的教务和研究任务,梁思成负责建筑学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史吗林徽因负责美术课雕饰史和建筑设计,而且他们还开设了专业英语。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东北建筑大学渐渐步入正轨。

随后,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林徽因走过个县市,调查过座殿堂房舍,最终她和丈夫梁思成一同著写了《中国建筑史》,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写的比较完备和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即使到了后来林徽因遭受病魔缠身,卧病在床,她也依然没有停止自己对建筑学的追求和贡献。参与国徽的设计,挽救传统景泰蓝还有参与天俺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这都是在林徽因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几年里所留下的重要印记。

年4月,不堪病重的林徽因逝世,她对于建筑的热爱,对爱情和事业的双重追求,也永远留在了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有人说,林徽因在追求建筑事业的道路上,简直是把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也许这在她自己所写下的一首诗中可以找到答案---《秋天,这秋天》,诗中有这样一段话写到,“秋天的骄傲是果实,不是萌芽。生命不容你,不献出你积累的馨芳。”

曾有看到过这样的评论,说林徽因是被误读的一代女神,在现代人的眼里,有太多人看到的只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徐志摩还有金岳霖的感情生活。确实如此。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林徽因,除了楚楚动人的外在,除了被众多才子佳人所追,她还有着自己对事业毕生追求,建筑学乃至文学,都留下了她的烙印,而且是深深的烙印。

林徽因的一生,一身诗意,一生事业。她是民国时期的才女,但她的身上同样流露着许多当代独立女性所追求的模样,谋爱,也谋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