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不能忘却的纪念碑

他牺牲在解放郑州的前夜,没能看到这座城市的浴火重生

他牺牲在惠济区大双桥村,距此仅3公里

他牺牲时年仅25岁,壮烈英勇,被誉为“盘肠大战”英雄

在他的牺牲地,至今仍矗立着一座当地群众自发建起的纪念碑

侯玉全烈士纪念牌

侯玉全,山西寿阳县人。一九二三年出生,一九四三年入伍,一九四四年入党,生前在中原野战军九纵队二十五旅七十四团三连任副排长。在年10月22日解放郑州战役双桥狙击战中,为了消灭从郑州北逃之敌,他只身冲入敌群,用刺刀连续刺死三个敌人,自己也身负重伤,肠子外流仍然勇敢战斗,一往无前地冲向敌机枪射手,夺过敌人的机枪猛烈扫射压制敌人,保证部队及时发动冲击,歼敌名,战后被追记一等功,追授“盘肠大战英雄”光荣称号。

每年清明节,八一中学组织党员干部及共青团员、学生代表前往他牺牲的地方——惠济区大双桥村祭奠、献花,表达对英雄的崇高敬意!

在惠济区大双桥村烈士纪念碑前祭奠、献花(资料图片)

村干部向师生讲述侯玉全烈士事迹(资料图片)

年,解放郑州战役的主战场位于郑州北郊的双桥附近。在这里,至今还流传着“盘肠大战”英雄侯玉全的事迹。据两名老兵回忆,侯玉全用机枪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进攻,他的胸部腹部被刺破,肠子露了出来,他忍痛把自己的肠子缠在腰上继续战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亲历此次战役的88岁老人冯作义说:“他全身是血,远远望去他就像一面鲜红的战旗!”郑州解放了,而侯玉全永远长眠在了这里,他牺牲时年仅25岁,没能等到亲眼看见胜利。老战友回忆当年,不禁潸然泪下。“他们就快要看到胜利、摸到胜利了,但却离去了”“战友们,我想你们呐”70多年过去了,郑州这座英雄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雄,我们替你看一眼胜利的样子”,这一切美好来之不易,我们必定一直珍惜守护下去。每当辅导老师向同学们讲起侯玉全烈士英雄事迹的时候,大家无不肃然起敬。

八一中学以此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系列化研究性学习活动,就是通过讲述侯玉全烈士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的信念;就是要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寻找一座座化作民族精神记忆的不朽丰碑,使其永远成为闪耀在自己心中的璀璨星辰;就是要铭记历史,心怀感恩,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梦想,不负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八一中学依托红色文化,塑造正越精神,将红色教育确定为学校特色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具有天然吸引力,有引领人生成长、积极向上的强大能量,具有催人奋进的正向影响力,因此,循循善诱引导每一位同学,从懵懂走向知性,从书本走向实践,实地研学感受红色文化,领悟无数先烈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润物无声,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学校负责人这样谈起。

清明节,郑州烈士陵园扫墓(资料图片)

郑州烈士陵园,侯玉全烈士墓前献花(资料图片)

帮助侯玉全烈士寻找亲人(资料图片)

“站在侯玉全烈士纪念碑前,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千千万万个和侯玉全烈士一样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今天这盛世中华,我们将永远牢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的栋梁之材。”郑克文同学写道。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今天我们缅怀侯玉全烈士,是一种唤醒,也是一种建构,为的是在人们心中矗立起一座“英雄丰碑”,有了这样闪亮的灯塔,我们就一定能阔步前进,使命必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