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访人 丽水中学 潘秋芳老师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很难单凭想象去刻画一个腥风血雨的时代,也很难想象一个同龄人无畏地做出抉择时所需的勇气与魄力。
于“物化记忆”追溯“精神坐标”,我带着两位高三刚毕业即将进入大学的丽中学子,参观了丽水中学的校史馆。里面专门有个柜子陈列了校友麻植烈士的遗物,一张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书赫然醒目,纸张微微泛黄却依然完好如初,恍惚间,历史已走过一个世纪。两位学生站在这个柜子前驻足良久,趴在玻璃柜子上一字一字地阅读,这位优秀的校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年轻的心灵深处。
麻植,年出生,年至年就读于处州中学(现丽水中学),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在周恩来培养下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一、二次东征。
年广州发生反革命政变,麻植不幸被捕。敌人先后派说客企图让麻植交代机密,但都被严词拒绝,敌人就夜以继日,一次一次地进行审讯,用插竹签、坐老虎凳等各种酷刑折磨他,每次审讯,麻植总是带着满身血迹被送回牢房,但他坚持守口如瓶,绝不屈服,始终没有吐露党的秘密。敌人最终没能得到丝毫关于我党的有关情况,直至最后一刻,麻植依旧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敌人作最后斗争。年4月29日下午,麻植脸无惧色,英勇赴义,牺牲于红花岗,年仅22岁。
而后我又带着两位同学驱车半小时来到青田县腊口镇,镇口公路旁边静静地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纪念碑背靠一座大山,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右边是宽阔的瓯江,左边是一条省道从悠长的山洞穿越出来,碑上刻着“麻植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纪念碑的朴素与沉默同公路的繁忙与喧哗形成鲜明对比。
踏过雨露犹存的草丛,拨开尘封的历史书页,站在麻植烈士纪念碑前,瞻仰缅怀这位90多年前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优秀共产党员,一种肃穆感一种敬佩感变得更加深邃与沉甸。矗立在我们眼前的这块纪念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先烈的不渝初心,见证着当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目睹着新中国不断迈出走向复兴的坚定步伐。
潘秋芳老师
同行的朱李芷艾同学说:“我们何其有幸,处于这样一个繁荣伟大的时代,长于这样一个蓬勃进取的国家。我们不需要在战火之中苟生,不需要为温饱而操心,我们只需在最该进取的年龄选择奋发有为,不辜负青春。”
另一位同学包牧天,在回家后也给我发了一条信息: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当不忘初心,响应时代号召,随时准备肩负家国重任,开辟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美好未来!青年正是人生中最应该奋斗的时期,国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奋斗与拼搏,也正是我们这一代的使命。
青年有志,青年有为,国家必将兴旺发达!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